而曹魏畢竟家大業大,此時兵力仍勝過我大漢,萬一決戰失利,非但長安奪不下來,恐漢中和蜀中亦有傾覆之危,這一點咱們必須慎重考慮。”魏延道。
馬謖見他質疑自己的計策,當即反駁道:“文長將軍,謖近一年已向潼關派出了多批細作,早已將潼關的兵力布置摸得一清二楚,襲取潼關應無問題。”
“應無問題?”魏延拔高聲量,笑著反問道:“也就是說你并沒有十成的把握了?”
“雖沒有十成,但也至少有七成。”
魏延聞言嘿嘿一笑:“七成怕還是不保險啊!幼常可敢立下軍令狀?”
“軍令狀?這......”馬謖不敢答應。
自從在建興五年救援孟達一役上舉止失措之后,馬謖早已沒了當年每料必中的心氣,盡管經過一年的親民官歷練后信心有所恢復,但面對魏延的叫號他仍是不敢應戰。
楊清在一旁看的暗暗好笑,魏延本就是個極愛冒險之人,他自己以前只有一兩成把握就敢獻上子午谷奇襲長安這等險計,如今竟以沒有十成把握來擠兌馬謖,真可謂是雙標至極。
見馬謖被魏延問住頗為難堪,諸葛亮當即解圍道:“好了,現在言說什么軍令狀還為時尚早,還是接著議議北伐的大致方略。文長,既然汝考慮深遠,不知有何良策可以堵住這個漏洞?”
“丞相,幼常所說的襲奪潼關封鎖東面之計可照舊為之,但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必須再派出一路兵馬去阻止曹魏的援軍西進。”
“哦?第五路兵馬從哪里出?又該如何進兵?”諸葛亮問道。
魏延道:“丞相,攻打長安用不著這么多兵馬,末將愿領涼州軍從北方草原借道直取并州,然后南下威脅洛陽,或者繼續東進威逼冀州,把曹魏腹地攪得天翻地覆,如此一來魏賊必不敢大舉西援,關中可得恢復。”
“原來他還是想分兵行動,不愿聽我號令、與我共同進兵。”楊清暗自尋思。
適才馬謖說的第二路兵馬是讓楊清、魏延、關興三部聯合東進,而楊清身為前將軍,軍職在魏延之上,三人聯合進兵自是以他為首。
然而魏延何等心高氣傲之人,當然不愿屈居人下,這才獻計從北面攻打并州等地,為的就是脫離楊清等人的掣肘,獨自顯露軍事才干。
諸葛亮也素知魏延久有分兵行動的愿望,以前兵少將寡,自是不能讓魏延這個大將脫離主力行事,可如今漢軍實力大增,讓他分兵作戰倒也無妨。
更何況諸葛亮覺得魏延之計確有幾分道理,若能在并州、冀州等地再開辟一條戰線,曹魏定會更加的顧此失彼,到那時收復關中的勝率就更大了。
“嗯,文長此計甚妙,攻打并州確實能擾曹魏之心、分曹魏之力。”
諸葛亮贊了一句,又心有顧慮地說道:“只是單憑涼州兵馬,力量足否?要知道從涼州到并州可是有千里之遙啊,孤軍深入乃是兵家大忌,一個不好,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丞相放心,攻打并州等地延只率騎兵出擊。”
魏延拍了拍胸脯,滿臉自信。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