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說道魯迅,突然想起了一個笑話。
一家三口在家里吃飯。父親看著孩子提問,魯迅是誰。
孩子迅速回答,魯迅,名魯達,浙江周樹之人。
父親和母親當時目瞪口呆!
好了,言歸正傳,后,隨著人們對野生猴頭菌的馴化和推廣人工栽培,市上供應的猴頭增多,這個時候,這種山珍才漸漸進入人們的筵宴,并成為某些菜系的名食。
所以,一般人吃到的猴頭,差不多都是人工培植的。
這種純野生的,肯定是不多見的。
這個不多見,自然不包括戴紅旗!
他之前在西南橫斷山脈深處,可是找到了一片樹林,那片柞樹林的樹木上,長滿了猴頭菇。
那些猴頭菇,全都被他收進空間。而且,他往空間收取了許多的柞樹。
現在,他的空間的柞樹林中,長滿了猴頭。
空間中的猴頭,比起眼前的這個還要大,而且,空間中的猴頭菇上,很干凈,沒有樹銹。
當然,猴頭菇也不是只能吃,它還能當做藥材。
猴頭菇作為食材,是美味菜肴。
同時,猴頭菇也是藥材,用猴頭菇這一藥材制成的藥品叫猴菇片。
猴頭菇經加工制成的片劑,具有養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胃炎的治療。
另外,現代醫學和藥理學的很多研究,對猴頭菇多糖的藥用功效概括為提高免疫力、抗腫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種生理功能。
現代人多怕死,只要是提高免疫力,能夠抗腫瘤的都是好東西。
更何況猴頭菇還抗衰老、降血脂。
可以說,猴頭菇把能夠治療的幾種常見病,全都包括在內了。
這樣的好東西,自然受人追捧。
戴紅旗自然也喜歡猴頭菇,盡管他空間中猴頭菇無數,但是發現了這么個野生的,他也是心中歡喜。
不過,有猴頭菇的地方,不可能只有一個的。
戴紅旗四下查看了一下,選定了一個方位。
他回頭一看,立即又在其他一些樹上,發現了一個猴頭。
他走到另外一個方向,再次校正方位,又接連發現了兩個。
戴紅旗剛才用的方法,是一些采集野生猴頭菇的老人之中流傳的。
時間長了,采集野生猴頭菇的人發現,猴頭菇有個非常奇特的生長規律:遠程成對而生。
也就是說,你看到一棵樹上有只猴頭菇,看清楚它的朝向,往相對的方向仔細看,在不遠處的樹上,必定還能找到另一只猴頭菇,這個方法屢試不爽。
戴紅旗剛才就是用的這個方法。
不過,戴紅旗后發現的這三個猴頭的個頭,都不如蘇門答臘虎發現的這個大。
當然,這樣的發現也算不錯了。
這才是正常的,畢竟猴頭的生長條件算是苛刻,野生的十分少見。
野生猴頭菇多發生于森林不太稠密,空氣較流通,濕度較高及20c左右的環境條件。
猴頭菇的生活史從孢子萌發開始,不斷分枝伸長形成單核菌絲體,但不能形成子實體。
只有兩種性別不同的單核菌絲,通過異宗結合后才能形成有生育力的雙核菌絲,此時菌絲組織化,最后形成子實體。
所以,每一個猴頭菇的出現,都是大自然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