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一點,別人是不知道的,但吳凡卻是有信心的。
因為他聽父親拉過很多次的二胡。
以前家里窮,過中秋節時,別人是在吃進口月餅,喝著美酒賞月,他們一家就只能坐在門口,擺上一張桌子,放上幾斤自己種的花生,幾塊餅干,看看月亮,就當是在賞月了。
那個時候,父親總喜歡把他的二胡搬出來拉,在安靜的山頂之夜,聽上去特別好聽。
吳凡和妹妹就喜歡盯著父親看,看他的右手來來回回的拉,左手在那弦上快速的來回按壓和切換。
當時,他們心里都有疑惑,為什么這樣的東西就能發出聲音來,而且那么悅耳動聽。
有時候父親離開了,他們也會調皮的拿起二胡模仿父親去拉,聲音卻異常的刺耳,就像農村里在鋸木頭一樣吱吱呀呀的。
所以父親的二胡在帶給兄妹倆快樂的同時,也讓他們更加的好奇。
而媽媽在心情好的時候,也會隨著父親的二胡曲唱上一首。
那時候雖然窮,但也還是有著快樂,聽父親拉二胡時就是特別幸福的。
“一送里個紅軍呀,介支個下了山……”
吳大海的二胡曲聲響起,拉的是《十送紅軍》。
吳凡非常熟悉這一首曲子,因為父親在門口余坪里,這一首曲子一般都會拉,而媽媽似乎也是最拿手唱這一首歌。
這是一首紅歌,也是許多游客所熟悉的。
聽歌就是要聽熟悉的,不然有時候聽不出來拉的是什么。
這二胡的聲音傳出來后,所有的游客又是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的天呀,之前那幾個是公職人員,就是以前說的吃國家糧的,有的是時間練二胡來陶冶情操,二胡拉得久了,熟能生巧,好聽也是自然的。
可是這個吳大海,分明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呀,卻也能拉出如此動聽的二胡,實在是難以想象。
一曲終了,現場爆發出了似乎比楊令業表演時更加熱烈的掌聲。
事因難能,所以可貴。
就像一個億萬富翁捐了一百萬救災,確實是值得敬佩,只是另外有一個普通人,只有一萬的身家,結果卻捐了九千元。
一個捐了一百萬,一個捐了九千元,誰捐得多呢?
一個是公職人員,一個是普通農民,竟然表演的差不多完美,誰更加厲害一點呢?
吳大海剛離開,
除了楊令業四個評委之外,另外一個百評委都沒有坐在前面,而是混在游客之中的。
其中大部分都是游客,他們手里有一個打分器,打完分之后,打分器會自動傳到系統里,系統算出平均分,就是選手的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