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水淹的地區,兵馬難以通行,更不用說沉重的火炮了。
而想要等水淹過后,土地重新干燥板結,這沒有一兩月的時間根本不用想。
這樣一來,驃騎大軍在鞏縣之處沒事干等,即便是糧草供給沒問題,也會在軍中出現一些浮躁心態。等到在汜水關之處若是不能短期獲勝,那么這種心態就會加重損傷,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同時,水災之后,疫病最容易滋生,而驃騎大軍要經過這樣的區域……
第三個方案就是繞路。
鞏縣和汜水關雖然確實是卡在了兩山之間,作為從河洛直進山東的最主要也是最快捷的通道,但是現在在孟津和小平津之北的曹軍河內部隊被打垮了,便是騰挪出了一條新的進軍通道。
大軍可以通過陜津,小平津,孟津三個渡口北上,然后進軍攻克河內溫縣,就可以直接攻擊冀州,并且和在幽州和冀北的趙云魏延部隊相互聯系上,甚至有望在較短的時間內,拿下冀州,以及青州等地。
當張遼提出這個議案的時候,一度得到不少認可。
甚至也被龐統所贊同。
可是斐潛在反復思考之后,卻否決了這個方案。
在野外美麗的花朵,往往都意味著潛在的危險。
那鮮艷的大黃蜂,挨一下就半條命。
這個方案也是如此,鮮美多汁的冀州肉排,看著好吃又鮮美,可未必沒有摻雜毒藥。
要進攻冀州,要么主力移軍大河之北,要么大部分分兵到往北,少部分留在河洛,這是幾乎肯定的結果。
如此一來,僅憑河洛之地,又或是已經被打爛的黑石關,有可能防守得住曹操的反撲么?
即便是雒陽等城池扛下了曹軍的反撲,那么雒陽之外呢?
當斐潛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眾人都沉默了。
確實,如果繞道走冀州線,按照現在曹軍大部分主力集中在兗州豫州一帶的情況來看,確實是有可能一舉拿下冀州,然后再以北壓南以圖豫州,但是實際上呢?
袁紹當年就想要以北壓南,結果形成了豫州的民族大團結。
這是其中之一。
有其一,自然是有其二。
曹操在下一盤大棋,那么既然已經洞察到了其中一部分的棋局,為什么還要順著曹操的給出的方向去走呢?
斐潛在軍議之中,給出眾人戰略高度上的指引。
將計就計。
……
……
山谷當中,夏侯獻帶著百余人,埋著頭在山道當中行進。
太谷,又稱大谷。
反正古人對于太大二字,經常混用,該因為對于不認識字的文盲來說,多一點和少一點其實沒多大差別。
此地谷深,足有三十余里,山谷兩側,溝壑縱橫,溪水潺潺,群峰削立,灌木叢生。
東西有牛心山、牛嘴山、老羊坡、歪嘴山、大風山等,峰巒起伏,形勢天然。
山道難行。
眾人都是走得辛苦。
天氣又是炎熱,太陽暴曬之下,人人都是汗流浹背,渾身濕透,汗水在盔甲戰袍上滲出印子來,鹽花和泥塵混雜一處。
夏侯獻走在最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