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了江陵之后,徐晃部隊并沒有得到什么補充,反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
江陵城,不僅是一個城,是一個包括江陵城城池本體在內的一大片區域。
曹真帶著兵卒見勢不妙就跑了,但是剩下的那些殘兵敗將,以及江陵百姓可是都張著嘴等著……
都殺了?
顯然不行的。
曹軍沒底線,但是驃騎軍不能沒底線。這就像是有人見到了『插隊者』,便是叉著腰站在高處破口大罵,旋即看見沒人管,便是自己下了高臺趁沒人注意自己也去『插隊』。
要在兵燹之后的江陵城快速建立起恢復生產生活的秩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或者說左口袋倒右口袋,又是以工代賑什么的就可以完事的……
短時間沒有產出,咬咬牙可以堅持,但是時間一長,肯定不行。
所以徐晃占領了江陵城這幾天來,沒有什么『乘勝追擊』,而是在穩固地方防線,重新恢復生產。
就在這個時候,江東軍的侵擾來了。
這就意味著徐晃必須面對抉擇,向北,還是向南,這是個問題。
『黃公覆,程德謀……』徐晃看著地圖,皺眉思索許久,方緩緩的說道,『江東軍襲我江面船隊……為何不截斷我岸上運輸?』
沒錯,江東水軍就在大江上來回偷襲,對于陸地上的運輸就當做看不見。
按照道理來說,黃蓋和程普都是老將,不可能會出現這么大的疏忽,以為水面上的運糧船隊就是徐晃軍的所有運輸手段了。
從秭歸而下,確實是水面會更為便捷,但是走陸路也并非完全不行,只是耗費會更多一些而已。
『或者……這就是江東之所欲?』徐晃用手指點著地圖上秭歸到江陵的陸地線路,『絕我大江之坦途,逼迫我軍采用陸地轉運?這么一來,消耗增多,也就意味著……江東軍想要將我軍拖在此地?那么為什么要拖?』
徐晃看著甘寧,『或是說,江東為什么不干脆一些,直接斷了我糧道?若是完全斷了糧道,又會如何?』
甘寧想了想,『糧道受到威脅,定然是要清除威脅!哦,明白了,這說明……他們也不敢真與我們全面開戰?或者……江東內部不穩,他們有所顧忌?』
『正是此理!』徐晃肯定道,語氣帶著分析,『周公瑾新喪,江東必然震動。黃程二人乃江東宿將,此刻不在建業穩定局面,反而遠駐江夏,多少是有些擁兵自重的嫌疑……他們襲擾我軍糧道,一則可能是為了向我軍展示其水軍實力猶存……二則么,也有可能是江東變故,導致他們不得不在外……三則,或許也是在試探我們的反應和底線……他們不敢真的大舉進攻,因為一旦挑起全面戰火,江東后方若有變,他們也自身難保!』
徐晃笑了笑,『主公之前邸報之中有所提及,江東之中,派系眾多,相互掣肘……這周公瑾身亡,或許江東當下……孫仲謀無法完全掌控局面?黃程二人,這兩個老狐貍,怕是在借我們之手,向江東內部各方示威,討價還價!所以既打又不打,既斷又不斷!』
甘寧一拍巴掌,『打,是為了彰顯其價,不打,是為了避免我們和他們拼命!』
徐晃點了點頭,想通了這一層之后,也就自然有了定策。
他沉聲下令。
首先就是加強護衛,后續所有糧船,無論大小,必須由精銳戰船全程護送,編隊而行,縮短航次間隔,減少落單風險,抽調弓弩手登船協防。
第二就是改變規律航線,盡可能利用支流或是夜間進行小規模、多批次的轉運,化整為零。
第三則是加派細作、斥候,不惜重金收買江夏附近的漁民,嚴密監視江東水寨的動向,力求提前預警。同時,設法探聽江東內部更詳細的情報,尤其是周瑜死后,江東權力交接和軍隊調動的情況。
同時在防守上,在江陵水寨附近關鍵渡口、淺灘處設置暗樁、鐵索,或沉沒部分廢舊船只堵塞次要水道,迫使江東水軍走主航道,增加其被發現和攔截的難度。
此外,在江陵水寨附近加設旗幟,裝作大張旗鼓要進軍江夏的架勢。
『只要拖過這段時間……』徐晃抬頭,似乎看到了在江陵周邊正在恢復的生產生活設施,『等江陵稍安,黃程二人的消耗之策就無效了!江東正值多事之秋,周公瑾身死,其內部必生波瀾!等他們自己亂起來,或是我們探清虛實,總有轉機!眼下,不如虛張聲勢,向北向南都做出要大局進攻的架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