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方面,也大抵如此。
還有宛城,被黃忠突襲了一次圍城營地之后。
二度圍城后,曹操也一直沒能騰出手來去強攻,畢竟到處都要用兵,而荀彧又在嵩山線折損了大量兵卒……
再加上傷寒瘟疫……
頭疼啊!
曹操對于荊州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冀州。
原因很簡單,如果說丟失了冀州,那么曹操無非是恢復到和袁紹當年僵持的情況,而一旦失去荊州,那么斐潛就等于是直接獲得了一腳踹開許縣大門的先手權。
而且,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斐潛獲得冀州,好處并不大,但是荊州不一樣,斐潛當年是在荊州游學過,在荊州有不小的名氣,所以一旦斐潛真的占領了荊州,荊州就必然會比冀州要更快的順服于斐潛。這是曹操絕對無法接受的。
因此,曹操在和斐潛決戰之前,他必須先將斐潛伸進荊州的觸角斬斷。
只不過說是這么說,做卻不好做。
在荊州的這些驃騎軍的分部,兵卒數量雖然都不多,但是都很棘手。像幾粒堅硬豆子,卡在喉嚨上。吞不下,也嚼不碎,吐還吐不出來!
關鍵是有些手段,已經用過了,因此失去了再次使用的可能……
比如現在的宛城。
原先曹軍在宛城之中,留下了一些后備的手段。
龐山民再次占領宛城之后,因為其性格的原因,并沒有對于宛城之中進行詳盡及時的搜查和封堵,所以曹仁抓住機會搞了一波偷襲。
很成功。
但是之前的成功,現在就帶來了麻煩。
龐山民因為曹仁的突襲,導致留在了李典廖化軍中,嚴格說是和廖化待在了一起,而黃忠回到了宛城之后,就沒有龐山民的那么『柔和』的態度了……
黃忠回到了宛城后,便是帶人徹查全城!
不僅將已知的幾條暗道用巨石沙土徹底封死,更是掘地三尺,把城內所有懷疑可能與城外勾連的孔隙,哪怕是狗洞鼠穴,都堵了個嚴嚴實實!
這就讓曹操很尷尬了……
如果說在曹操領兵南下,圍困宛城之后,再發動原本設在宛城的暗道,自然會有更好的效果,可是又不能說曹仁當時的舉措就是錯誤,畢竟之前曹仁已經是被重重圍困,再不掙扎一下就要被四面合圍了!
相類似的,還有在嵩山線的司馬懿。
荀彧設計司馬懿的時候,如果曹操也加入進來,說不得就可以將司馬懿斬殺在太谷關下,可是一樣的,當時曹操一方面是頭疼發作,另外一方面也要處理后線的掣肘之事,還要面對廖化李典,也抽不出空來和荀彧打配合。
現如今,就進入了一個非常麻煩的局面。
曹操想要打破這個局面,就必然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戰術……
比如他所擅長的,穿插戰術。
對于后世的人來說,這個『穿插戰術』并不是什么稀罕名詞,但是在當下的大漢,至少在曹操之前,并沒有出現這個詞語,即便是有類似于這種戰術的行為,但是也沒有專門的指導性的兵法將其提煉出來。
曹操確實非常擅長使用類似于『穿插戰術』的軍事策略。在歷史上,曹操的許多經典戰役都體現了這種戰術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快速機動、出其不意、直插要害、分割敵軍、瓦解其整體部署的手段。
官渡之戰就不用說了,在歷史上曹操遠征烏桓的時候,面對濱海大道泥濘與敵軍重兵設防,他毅然采納田疇之謀,率輕騎棄大路,翻越險峻的徐無山,穿行五百里荒無人煙的『盧龍塞』古道。
這幾乎是一次近乎自殺式的豪賭!
大軍在絕壁深谷中攀援,糧草不繼,士卒疲憊不堪。然而當曹軍如同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現在白狼山時,倉皇集結的烏桓大軍便是頃刻崩潰!
雖然說曹操并不清楚后世現代意義上的『穿插戰術』概念,但是這并不妨礙曹操運用其核心要點,快速、隱蔽、深遠、出其不意地打擊敵軍縱深關鍵目標或進行戰略迂回。
他確實是這方面戰術的大師。
面對荊州的亂局,曹操再一次想要以空間換時間,以奇兵破僵局……
但是此刻的荊州,真能如同當年官渡白馬的翻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