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料到的是,與蠢人相處真的太費力了。
大婚前尚好,她與榮晟帝自小相識,在一處相處問題不大。大婚后榮晟帝親政,鄭皇后對于榮晟帝所為,簡直不能以震驚來形容。
鄭皇后一直無娠,徐貴妃先生下皇子。
這件事,鄭皇后并未太過介懷。
但,榮晟帝在朝一味抬舉徐家,在后宮一味抬舉徐氏,鄭皇后就覺著,榮晟帝腦子是不是有病!
鄭家還沒到!
姑媽也還住在萬壽宮!
她還是中宮皇后!
整個后宮都由她掌握,而宮中之人,是姑媽幾十年調理出來的。朝廷中的官員,也是姑媽十來年用慣的。
陛下不會覺著他身為天子,一親政就真的啥都由他說了算吧!
鄭皇后素來沉得住氣,根本沒理會榮晟帝的異想天開。
現實很快教榮晟帝做人,新政的失敗直接導致榮晟帝最信任的秦相貶官放逐,最信任的徐家元氣大傷。
接下來還有更深刻更細致的清算,多少貴夫人一夕之間離開帝都,家破人散,也有許多以往眼生的誥命走入后宮,向鄭皇后請安。
這也是鄭皇后第一次目睹皇權的殘酷。
榮晟帝必須承認自己政舉的失敗。
朝廷的議事之所由帝王常居的昭德殿改回姑媽所居的萬壽宮。
□□晟帝也是固執的,她一直未能誕下皇子,而榮晟帝的唯二所出都來自徐貴妃膝下。
家族也能想令皇長子養于萬壽宮,后來陰差陽錯,姑媽抱養了阿烺。
盡管阿烺是榮晟帝唯一的皇女,可身為公主,身份上天生就遠離皇權。但阿烺又是離姑媽最近的人,這孩子似乎天生就近于皇權。
那是榮晟帝求而不得之物。
阿烺未足月而生,小時候總是病,鄭皇后也時常為她操心,卻也從未想過再過十幾年,這位小小的公主會成為她在宮中的真正盟友。
年輕時的鄭皇后一直以為成為她盟友的人會是榮晟帝。
可這位帝王的蠢笨超出鄭皇后的預計,榮晟帝永遠不明白,他與鄭家血脈相連,為何不能共存?
鄭家勢大?
朝中大員,哪個勢小呢?
如果鄭家令陛下感到威脅,是不是也說明,陛下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掌控鄭家呢?
只是,口含天憲的天子怎會有錯呢?
所以,那必然是鄭家的錯。
是鄭家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像阿烺,從不覺著鄭家哪里不好。
也從不覺著鄭家哪里勢大。
這孩子心里想的都是,你家能干啊,好事,往死里干去。朝廷出了薪俸銀子,要你家活干得少了,朝廷這銀子不虧了么。
真是既好笑,又熨帖。
榮烺天生便有一種舉重若輕的本領,這孩子跟誰都處得來,包括榮晟帝與徐妃。不過,依榮烺的眼界,她還是更親近鄭家。
鄭家對公主的喜愛也溢于言表,情不自禁。
父親在世時曾說過一句話,“當你見到她第一眼時,你就會明白,就是她。”
她那被許多人深深揣摩的父親,傳聞中權威赫赫幾近皇權的父親,在許多重要的選擇關口上,憑借地往往不是幕僚的精密分析,而是一種恐怖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