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在芃芃的想象中,她畢業后的生活應該和畢業前沒有太大的差別,除了不用寫畢業論文,不用再跑圖書館,能一周七天全部都往公司跑以外。
芃芃還記得,當她畢業答辯的時候,對面的幾個教授想說不通過又沒辦法說的樣子。
因為,自從芃芃來了金融系,再也沒有人說金融系的學生只會紙上談兵了,以前被這樣說的時候,不管是金融系的學生還是教授,都沒辦法反駁,因為,前兩年,不允許有個體經濟,這幾年,經濟形勢好了,但是大多京大的金融學子都沒有出去創業,選擇了捧國家給的鐵飯碗,少數幾個出去創業的,都沒有什么太好的前景。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啊,他們金融學院也有了“金融之光”,誰敢說金融系的學子只會紙上談兵,那么你看看金融系的年紀第一,秦芃芃,她創立的秦皇集團,現在發展得多好。
教授們都很希望,秦芃芃能繼續深造,因為國內的經濟剛開始復蘇,大家的勁頭都很足,如果這個時候能有一個人站出來,統籌經濟大局的話,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秦芃芃交上去的論文,正好是有關于未來華國的經濟該如何發展。
芃芃畢竟是從后世來的,清楚地知道華國的經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所以這篇論文里關于未來的描述,就是曾經的事實。芃芃其實有點不好意思,她還是在寫論文的時候,討了個巧。
教授們不知道芃芃的來歷,只覺得這個女孩子對于未來的規劃是真的很符合華國的狀況,如果,這個女孩子繼續深造的話,在未來,極有可能帶動華國經濟來一次大騰飛。所以對芃芃畢業后不繼續讀研,而是回去倒騰公司的決定很不贊同,千方百計拖延芃芃畢業的時間,想讓她改主意。
自家人知道自家的事情,芃芃知道自己驚艷到教授大佬們的那些推測其實是因為自己曾經經歷過或者了解過,如果她真的是這里土生土長的那個人的話,她能想到一部分,但絕對想不到這么周全。
她覺得,讓她管個公司還好,但是做什么華國經濟的風向標這件事
情,影響實在是太大了,萬一出點什么問題,這責任可就大了。
教授們確實有把論文打回去的權利,但也是要有理有據的,不能毫無理由就打回去,所以,芃芃的論文被挑過一些很奇怪的刺,比如說,某個句子是個病句,某段話不通順之類的。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文學系的畢業論文答辯環節呢。
芃芃知道里面的原因,但她也不能因為想要論文盡快過就答應教授們的要求,所以,不厭其煩地改了一遍又一遍。
改論文的時候,還要被不同的教授明里暗里,或是威脅利誘,或是苦口婆心地勸說,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你的決定就是在浪費你的天賦,你應該繼續深造,而不是回去搞你的破公司。
在教授們眼里,曾經千好萬好的秦皇集團,因為阻礙了他們心目中的好苗子繼續深造的路,現在已經淪為了一個破公司。
芃芃的最后一次答辯是她論文答辯的第五次,也就是說,她已經改了四遍論文了。
芃芃第一次交的那篇論文要是擱別人身上,那是第一回答辯就能通過的,更不用說她又改了四遍的論文了,這一次的論文,教授們是真的一點錯都挑不出來,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說明論證,都完美無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