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賀歲檔,這是香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有兩天假期,加上后面的元旦,共有三天假期。
一年過完了嘛,市民一般都會選擇全家聚一聚,這時候看電影就成了一種很好的娛樂方式。
買票的話,一次就是五六張,甚至更多。我們經營院線,就應該在這時候針對性的推出適合全家一起看,老少咸宜的電影,來刺激顧客買票。
比如阿龍你的動作喜劇,主題健康,積極向上,詼諧有趣,又不存在任何黃暴鏡頭,就是賀歲檔的不二之選。
之后的春節檔也有三天假期,跟賀歲檔類似,也應采取類似的策略。但影片的類型跟賀歲檔應有一定的差別,以免觀眾審美疲勞。
然后是復活節檔,這是四大檔期中最小的一個。因為雖然有三天假期,卻是該死的銀行假,普通的藍領打工仔享受不到。我們可以在這個檔期推出一些藝術電影,或者引進一些英語電影,吸引高知人群前來觀看。
最后就是暑期檔,由于學生們擁有漫長的假期,又是看電影的主力人群,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最熱檔期,各種大片就應該在此時扎堆上映,宣發部門也要配合做好相應的工作
最后,我們的電影公司,也要根據檔期做好制片計劃,還是以阿龍為例,之前說過你的電影適合在賀歲檔上映,那么每年在11月左右,你的電影就必須制作完成,才能留出充足的時間做宣傳計劃。”
作者注香港的法定假日分為銀行假和勞工假,自1967年開始,銀行假增至17天,囊括中西各種節日。至于勞工假,1961年港英政府規定勞工享有六天帶薪假期,也就是圣誕兩天、元旦一天,春節三天。香港回歸后,將清明、勞動、端午、中秋、國慶、回歸紀念日納入假期范圍,勞工假增至12天。
楊葉給大家的策劃案,依據后世的通用方法,將一年分為熱門檔期和普通檔期,在相應的熱門檔期里,針對性地推出適合的電影,配合恰當的宣傳手法,就可以將票房達到最大化。
這個方案看得眾人茅塞頓開,紛紛就此發表意見,出謀劃策,會議室里一時激起了讓人愉快的討論氛圍。
討論到后來,夏夢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我們公司的拍片量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撐院線的全年上映需求。
這樣的話,只能尋求其他電影公司來我們這里上映電影,如此一來,勢必因為片源問題和嘉禾陷入正面競爭。
那么如何和嘉禾爭奪片源,我們應該拿出具體可行的方案來。”
楊葉點點頭道“楊經理的話很有道理,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說說看。”
眾人就此展開討論,洪京寶入行十多年,人脈多,資源廣,他的想法是可以邀請一些朋友過來白楊院線映片。
夏夢則認為可以學習嘉禾,投資一些衛星公司。
胡金銓認為在前期可以給一些分賬優惠,吸引更多的人來白楊影業映片。
江志強則認為可以購入一些外國影片在香港上映。
楊葉聽完之后說道“大家的方法都很可行,但見效不快。嘉禾的片源早已穩定,我們想要短時間內弄到足夠多的片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釜底抽薪。”
眾人都看向楊葉,想知道怎么個釜底抽薪法。
楊葉道“取消包底制度”
聽見這話,眾人都驚了,那可是院線最穩固的收入啊
由于早期的院線都是控制在幾家大型電影公司手里的,所以小型的電影公司拍了電影想要上映,就必須接受大型電影公司的剝削。
也就說,你的電影想要來我的院線上映,就必須按照戲院的座位、設備、開支,來決定付每月包租費,不論票房收入多少,包租費都要照給。
這樣的做法會使得戲院旱澇保收,制片公司則可能血本無歸,根本就是霸王條款。
在美國,“派拉蒙法案”頒布之后早已廢除。
但在如今的港臺地區仍然大行其道,直到1985年第一家多廳電影院“ua院線”建成之后,才逐步廢除,“ua院線”后來也因此成為香港最大的院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