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道“其實我覺得十大金曲有點籠統,過于分豬肉。最好是能像金馬獎那些,評一個最佳電影,然后再評幾個優秀電影。”
張敏怡道“你的意思是,評一首最佳金曲,然后剩下的九首就是優秀歌曲”
楊葉道“沒錯,不過我建議再細分一下,鑒于現在香港樂壇粵語歌和國語歌并存,最好是分為最佳粵語金曲和最佳國語金曲。”
楊葉這完全是在為港樂的未來考慮,香港畢竟是彈丸之地,巔峰時期,粵語歌能靠著港片傳播。
但后來港片不行了,粵語歌也就瞬間暴斃了。
額,也不能說暴斃,而是影響力減弱,只能局限于粵語區這一小片地方了。
因為在整個大中華區,說國語的畢竟還是絕大多數,港樂想要不曇花一現,就不能放棄國語歌。
楊葉道“還有一點,我覺得很重要。評最佳金曲的時候,翻唱歌曲絕對不能入選。”
張敏怡道“這又是為什么”
楊葉道“一方面是為了鼓勵原創,另一方面是為了避免造成壟斷。”
“先說原創,港樂想要繁榮,離不開本土音樂人的努力,如果僅僅靠著翻唱歐美日本等地的流行歌曲,那只是虛假的繁榮,終歸是要曇花一現的。”
“再說壟斷,比如一個歌手火了,他就會擁有超多的資源。尤其是一些國際唱片公司的歌手,比如寶麗金、華納等,母公司的能量強大到不行。
這樣的話,為了保證這個歌手持續紅下去,他的唱片公司就會將國外大火的歌曲拿來給他翻唱。因為已經在一個地區火過了的歌,再火的可能性很高,就算不火也不會撲街。如果只唱新曲的話,風險就比較高。
商業社會,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但涉及到頒獎的話,就很容易形成壟斷。比如阿倫,他最近發行的愛在深秋,一上市就爆賣十萬張。這張專輯的十二首歌,只有四首是原創的,另外八首是翻唱的。尤其是我幫他填詞的一首孩兒,翻唱自菲律賓歌手freddieaguir的anak,anak在歐美和日本都打入了排行榜前十。
這么優秀的歌曲,你頒十大金曲的話,這首歌很容易就進。如果當紅歌手憑著自己的影響力,不斷拿到國外大火歌曲的版權,進行翻唱,那么他就會造成霸榜的局面。而其他的歌手能量沒這么大,就會非常吃虧,甚至造成新人出不了頭的困境。久而久之,對本土的原創音樂是非常不利的。”
楊葉這番話,有些針對譚詠麟等人。
港樂的翻唱風潮,就是譚詠麟帶出來的,他甚至搞過整張翻唱的事。
而憑借著超強的人氣和唱功,再靠著國外經典歌曲的投喂,使得譚詠麟在頒獎典禮上常年霸榜。后來一度和另一位翻唱大戶張國容形成“譚張爭霸”的局面,
這給他們兩人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那時候的頒獎典禮等場合,他們一出現,常常是一半噓聲一半喝彩,粉絲發癲,天天爭吵,甚至搞出流血事件,后來譚詠麟無奈宣布不再領獎,而張國容更是宣布封麥。
他倆不玩了,輪到四大天王,更是變本加厲,出現過一屆“十大中文歌曲”有七首是翻唱的奇葩場面,而這七首,自然全部來自于四大天王。
在這種情況下,四大天王也知道這樣搞下去不是事,新人根本沒法玩。
沒資源,拿不到好歌啊。
于是,一個個都宣布不再領獎。
有人可能會說,難道不翻唱,新人就能拿到好資源了嗎還不是被譚張,四大天王等人拿去了
這是不一樣的
一方面,翻唱歌曲是在國外經過檢驗的,撲街的可能性很低,本土原創歌曲就不一樣了,沒發行之前,誰也不知道這首歌會不會火。比如辛曉琪那首領悟,根本就是別人挑剩下的,大家都覺得這歌不會火,結果她唱成了自己的代表作。
另一方面,有唱作人的存在,如果沒有翻唱歌曲攔路的話,唱作人出頭的概率會更高一些。因為翻唱歌曲相當于集結了全世界的精銳跟本土歌曲作戰,本土歌曲怎么打得過
所以楊葉的意思很簡單,你翻唱可以,賺錢嘛,不寒磣。
但要給你加點限制,最佳金曲你不能拿,這玩意兒得留給本土歌
當然,楊葉這個抄襲狗不在此列。
楊葉這樣的這個提議,于公,可以盡量保障港樂的健康發展。
于私,嘿嘿國外那些好歌都在老子手里,以后的金曲歌手,老子就可以批量制造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