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一個東西毫無興趣,并不了解,那談何討厭呢
那么一部分男性討厭的是什么呢是本族女性對異族男性的投懷送抱,無腦崇拜。
這很容易推斷,因為只要性別反過來,大家馬上就喜聞樂見了。
這種現象,人類幾千年男權社會留下來的通病,放在任何一個民族都適用。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現象對于種族的發展和延續,其實是有利的。
情人在法國上映后,盡管一部分法國人對這部電影深惡痛絕,但是大部分法國女性觀看過這部電影后,大多非常喜歡。
因為這部電影拍得唯美浪漫,楊葉作為男主角,英俊多金,風度翩翩,可以讓她們的幻想得到全方位滿足。
而且,楊葉并不是一個寂寂無名的人,他本身就擁有很大的名氣,在法國擁有很多粉絲。
就算不粉他的人,只要稍做了解,就會知道他那些牛逼閃閃的發家史。
自從十二年前橫空出世,一路走到今天,楊葉早已活成了一個流行文化符號,在世界范圍內都有無數擁躉。
換言之,他的牛逼已經超越了國籍,站在了這個時代,人類金字塔的頂端。
些許的詆毀并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炒起來的熱度反而有助于票房。
在不斷地爭吵聲中,情人的法國票房一路攀升到500萬人次,注法國電影票房只計算人次。
作為一部非功夫片來說,這已經堪稱是神跡了。
不過,法國人對文藝片的接受度本來就比較高,情人本身就是一部法國電影,只不過男主角是中國人罷了。
有這個票房,也就并不奇怪了。
早在七十年代,好萊塢的特效技術還不牛逼的時候,功夫電影就是世界影壇最牛逼的視覺奇觀。
李小龍的龍爭虎斗、猛龍過江都在法國創造過觀影人次超過400萬人的神跡。
精武門的觀影人次也達到了300萬。
只不過李小龍一死,無人能接過他的大旗,功夫片就此沉寂。
等到陳龍徹底崛起,已經是十多年后的事了。
那時候,好萊塢已經基本成型。
即便是強如陳龍,也無法在法國市場重現李小龍的輝煌。
他的職業生涯,在法國的最高票房,也只是憑借尖峰時刻2創造的171萬人次。
不過尖峰時刻2是2001年的電影,那時候全球的觀影人次相比七十年代已經降低了好幾個檔次。
所以,陳龍已經很牛逼了。
由于楊葉的橫空出世,無縫接過了李小龍的大旗,在法國市場連創輝煌。
還幫助陳龍提前十年成型,在法國市場也享受大名。
他主演的快餐車、醉拳2在法國的觀影人次都超過了四百萬。
尤其是楊葉搞出來的“輕功”,也就是跑酷,近年來風靡歐美,擁有大量擁躉。
楊葉這幫人不斷在電影中強化“輕功”的概念,每有動作片問世,他們必然在電影中秀上一兩段“輕功”,吸引了大量粉絲觀看。
所以,現在的香港功夫片,在法國市場的威勢,比原時空大了好幾倍。
幾年前,李聯杰也成功打入法國市場,雖然威勢不如楊葉和陳龍,但也能創造平均近百萬人次的佳績。
情人在法國的500萬人次,換算成港幣大概在8000萬左右。
不過電影還沒有下畫,最終票房大概會達到1億港幣。
對于楊葉來說,情人的票房算是他近幾年在法國市場的新高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