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戲花了近十分鐘的時間來展現,拍得十分慘烈。
里面的鏡頭,橋段,都是重新設計的!
原片中蘇軍白天渡河被德軍飛機狂轟濫炸。
新兵們害怕,跳河逃生,被蘇軍當場射殺。
上了戰場后,槍不夠,兩個人才一支槍,沒槍的跟著有槍的,等他死了就拿了他的槍。
新兵們打不過德軍,開始后撤,卻被督戰隊用機槍瘋狂掃射,還踏馬喊著“對叛徒沒有憐憫”。
這些十分扯淡的劇情現在都沒有了。
楊葉這部電影是在蘇聯拍的,他們敢像原片那么拍的話,怕是不想離開莫斯科了。
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謝苗并不是士兵,只是個民夫。
他的工作是送送物資,抬抬擔架,搬搬尸體什么的。
直到有一次,士兵都死光了,他從政委手中接過槍,展示了他神乎其技的槍法。
這一場精彩的狙殺直接照搬了原片。
這么牛逼的狙殺鏡頭,在電影史上真的很難找了,屬于是天花板級別的。
鏡頭之下的謝苗,自信從容,利用炮聲,一槍一個德國佬。
而敵人根本沒有察覺,還在低頭點煙。
謝苗連斃四人,最后一個發現戰友全死了,慌亂之下拔腿就逃。
謝苗猛地站起來,扣動扳機,鏡頭一甩,敵人撲街。
這一連串的鏡頭,干凈利落,真是帥得批爆,影院里的觀眾都看傻了。
二戰電影大家也看過不少,但是把狙擊戰拍得這么拉風的,實在是前所未有。
謝苗開始被當做英雄來宣傳,一時之間,聲名鵲起,儼然就是拯救蘇聯的希望和青年人的偶像。
而電影的女主角塔尼婭,她的父母都被德國人殺害,心中充滿仇恨的火焰。
當她看到英勇的謝苗后,心中忍不住產生了愛慕之情。
而謝苗,自然也愛慕著迷人的塔尼婭。
愛情開始在硝煙里成長!
此時,為了弄死神奇的狙擊手謝苗,德國派來了一位少校,雙方展開了精彩而又殘酷的較量。
一直致力于宣傳謝苗的政委,心中也愛慕著塔尼婭。
面對友情、愛情、國家的命運,他開始陷入艱難的抉擇。
在這部電影中,既有戰爭的殘酷,愛情的浪漫,也有對復雜人性的刻畫。
另外,還加了點種族主義的東西,比如謝苗雖然憑借神乎其神的槍法出了名。
但其實還是有人看不起這個通古斯人,會在背地里調侃他是個養豬的。
通古斯人翻譯成漢語,就是養豬的人,因為這個民族養豬。
說起來,這么叫也沒什么毛病,算不得是蔑稱。
比如努爾哈赤的意思就是野豬皮,說明他們自己是并不嫌棄豬,反而很崇尚、喜歡這種動物。
在德國人殘忍地殺死小孩之后,政委和塔尼婭決定送小孩的母親離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