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都是特殊情況,總而言之,現在內地電影業沒有提前營銷的概念。
這些國營廠也沒有營銷的動力,賣得好不好,照樣領工資。
九十年代初期,吳思遠來內地合作拍《新龍門客棧》,發現電影上映居然不打廣告的。
他說這哪行?最后自己花錢在《新民晚報》上打了一波廣告。
楊葉這次的目的,就是要把電影首映禮這個概念引入內地。
他本來想在央視搞,來個全國播出。
可惜央視不讓搞,這年頭又沒有六公主,只好退而求其次,找了變態臺。
變態臺雖然讓搞,但并非全國都能收到,體量小了很多。
但也只能這樣了,湊合著搞吧!
……
首映禮來了不少領導。
上半年楊葉推出了一部《兵臨城下》,雖然是蘇聯電影,卻也是正兒八經的“紅色經典”。
這些老家伙年輕的時候和蘇聯人打交道可不少,很多人都會說俄語,唱蘇聯歌曲,所以對這部電影都非常喜歡。
楊葉客氣地和吳冷夕握手:“吳部長,您好!”
“小楊,好久不見了。你上次跑到蘇聯拍的那部《兵臨城下》,拍的非常好啊。”
“您過獎了!”
“聽說在海外賣的不錯?”
“還可以吧,沒有虧本!”
“你的電影公司享譽全球,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先進經驗?”
“國內一些電影也拍的不錯,大家互相學習、交流,當然是沒問題的。”
楊葉和老家伙們客套了一番,后面又是北影廠、長影廠、廠的領導。
還有國內一些知名導演,演員,比如姜聞也在,還有凱子哥。
楊葉很奇怪為什么凱子哥也在這里,照道理他這段時間應該在美國進修電影來著。
當然,還有曲波夫婦和他們的四個子女,曲淼淼、曲晶晶、曲磊磊、曲毳毳,曲晶晶是男的。
很快,電影開始放映。
原版影片是從紐約開始,由留學生含根引出智取威虎山的故事。
楊葉的版本直接刪除了含根的部分,上來就是一個大型的航拍鏡頭,展現蒼蒼莽莽,一望無際的林海雪原。
配合著打虎上山的音樂,然后旁白開場:
1946年,日本鬼子投降后不到一年,中國再次陷入全面內戰。
在東北,土匪趁著戰爭,渾水摸魚,燒殺搶掠,擴大勢力,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那年冬天,部隊首長代號203,帶著一支剿匪小分隊,奔赴牡丹江,等待下一步命令。
臘月,北風呼嘯,交通阻斷,小分隊歷盡艱辛,回到了生養他們的……林海雪原!
……
很快,第一場戰斗開始。
這場戲運用了大量的子彈時間,看得現場的觀眾眼花繚亂。
各種子彈三百六十度旋轉,人物忽然定格,然后瞬間暴斃。
雖然沒有像原版那樣用3d拍攝,追求子彈出屏的效果。
但是用2d拍攝,鏡頭更加自由,視角更廣,場面其實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