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智取威虎山是國產凌凌漆呢?因為它就是照著007的套路來拍的。
在《007:大戰皇家賭場》之前,所有的007電影都有一個固定的套路。
無論怎么換編劇,怎么換導演,怎么換邦德,怎么換邦女郎,實際上都是一樣的。
比如開頭一定先聲奪人,中途會有一兩個同僚殞命,打入內部后會遭遇身份危機,敵人總愛手下留情,結尾一定大炸一通,摧毀敵人老巢。
《智取威虎山》的整體劇情架構,起承轉合,角色定位,氛圍基調,所有娛樂要素的安插,都是按照007的模式來構造的。
這也是為什么一部沒人看好的紅色經典翻拍,能拿到接近九億的票房。
因為這就是世界人民喜聞樂見的爽劇模式。
其實《林海雪原》也并非什么紅色經典,它沒有那么多意識形態。
它的寫法是依據《水滸傳》之類的古典小說的模式來的,是一個很精采的傳奇故事。
如果要類比的話,它就是那個年代的武俠小說。
所以它才會在民間廣受歡迎。
……
在放映之后的討論會上,凱子哥提出了他的疑問,而楊葉直接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我的確套用了西方諜戰片的模式,楊子榮就相當于那些諜戰片里的王牌特工!”
至于為什么要這么拍?
楊葉解釋道:“好萊塢八大公司正在全球擴張,而且進展神速。
十年之前,他們的海外票房占比不到40&,現在已經突破了50%。
我曾經去過蘇聯,那里的人都愛看好萊塢電影,人人崇尚美國。
為什么蘇聯人都那么向往美國,喜歡美國電影呢?
因為美國的電影拍的好看,人們又從好看的美國電影中了解到了美國的文化。
華語電影想要和好萊塢對抗,阻擋對方的文化入侵,就必須實現商業化。
香港電影現在在亞洲很火,在歐美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那帶來的是什么呢?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流行。
如今,在東京和漢城的街頭,你可以看到不少廣式的早茶店。
日本,韓國的青年男女坐在店里,吃著蝦餃談戀愛。
他們因為電影而愛上香港,進而開始了解中國的文化。
想要實現商業化,就必須學習好萊塢的先進經驗。
這和我們改革開放,學習美國的先進經驗,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致的。
1982年,香港的麥嘉拆解了《007:最高機密》,從而打造出風靡亞洲,長盛不衰的《最佳拍檔》系列。
我最近的《尋龍訣》、《智取威虎山》,也都是為了探索西方的類型片而拍攝出來的作品。
目前來說,《尋龍訣》在商業上是比較成功的。
它在亞洲地區壓制住了斯皮爾伯格的《奪寶奇兵3》,創造了1.2億美元的票房。
而全球票房目前也達到了兩億美元。
我知道,在內地關于電影有兩種觀念占主流。
對于政府來說,電影是意識形態的表達,需要控制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