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影人來說,電影是藝術,不能被商業玷污。
但我覺得,不管是要傳達價值觀也好,表現藝術也好,首先你的電影必須被人看到。
如果無人問津,又從何傳達?表現給誰看呢?”
……
楊葉這次來內地,不僅僅是宣傳《智取威虎山》。
實際上也是因為內地的電影廠都混不下去,瀕臨倒閉了。
而香港的電影業卻搞得風生水起,尤其是白楊影業,還名列“全球九大電影公司”。
大家也想請楊葉介紹一些經驗。
這么多電影廠,這么多人,得生存呀。
所以楊葉才會談到電影的商業化。
關于如何商業化,首先當然是要提升電影票價,
以前老百姓一個月賺幾十塊錢的時候,你幾毛錢一張票價。
現在人均收入漲了十倍,還是幾毛錢一張的票價。
什么都在漲,電影票價卻不漲,電影廠自然入不敷出。
很簡單的道理,十年前拍《神秘的大佛》,那么多人拍了大半年,只花了二十萬,擱現在伙食費都不夠。
所以電影票價必須得漲,但不能光漲票價,你電影質量得跟上。
歷史上,中國大陸從1990年到1999年這十年間,票價增長了二十倍。
但年票房也從27億元降到了8.7億元,大量的國營電影廠,電影院紛紛倒閉。
因為你漲了價,又沒有什么好看、或者說想看的電影,那爺就選擇不看。
不過票價怎么漲,漲多少合適,這不關楊葉的事,不是他能決定的。
他只是提到了各國電影市場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電影票價不能超過普通勞動者收入的1%。
……
至于電影到底應該如何商業化,楊葉無法教他們拍電影,卻可以在其他方面談一談。
于是,他搬出了向樺勝的“八大致勝寶典”。
向樺勝目前還沒有總結出他的致勝要訣,那自然就是楊葉總結出來的了。
會議上,楊葉侃侃而談:“我們白楊影業這么多年能夠無往而不利,是因為我們在制作電影的時候,有自己一套規則。比如說如何讓電影賣座,我們有八大要訣。”
現場的一些導演聽了這話,不由得精神一振,楊葉這是要拿真東西啊,紛紛拿起筆開始記了起來。
其實賺更多的錢,過上更好的日子,是人類的第一原動力。
國內的導演們未必不想拍出大家喜聞樂見的電影,贏取更高的票房,賺更多的錢。
只不過世道就這樣,他們就這點破工資,那不如就追求心中的藝術咯。
凱子哥藝術了那么多年,一見老謀子憑借《英雄》賺得缽滿盆滿,不是馬上就商業了?
而且一下就商業到了極致,從《無極》的投資規模和演員配置就可以看出來。
3.5億的投資,比《英雄》還多5000萬。
第一男主是韓國的一線明星張東健,其他幾大主演是日本的真田廣之,香港的謝霆峰、張柏之、內地的劉夜、陳紅。
張東健負責韓國市場,真田廣之負責日本市場,謝霆峰、張柏之負責港臺市場和內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