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強勁的巨星卡司,精巧的陣容搭配,也是創造票房神話的重要因素。
不過,作為電影公司,最優解是要善用手中的資源,培養、創造屬于自己的巨星。
當我們發現一個好的苗子的時候,就要給他機會,創造條件,讓他成長起來,使得他成為我們自己的巨星。”
“院線選擇。關于這一點,國內和海外不同,我們在海外上映,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發行商,在不同的院線上映。不過內地的電影院都是國營的,這一點可以略過不談。”
“檔期優勢。現在內地的電影,都是什么時候拍完了就直接安排放映。
但是在香港,我們有四大黃金檔期,分別是賀歲檔,復活檔,暑期檔和圣誕檔。
這幾個檔期都會放假,觀眾有觀影的需求,電影公司就應該抓住這幾個黃金檔期,即時投發迎合市場主流,兼有巨星演出的電影。
比如我的電影一半會在暑期檔上映,而陳龍的電影比較歡樂,適合去新年檔,陳龍電影還被香港市民稱為新年三寶之一。
除了大的檔期,還有小的檔期,比如端午、中秋之類,也需要有相應的電影安排上映。
如果內地電影想要商業化,也需要遵循檔期的概念,這不是香港獨有,而是全世界風行的準則。
另外,我主意到內地的電影公司現在沒有自己的制片計劃。
一年應該拍多少部電影,每部電影花多少錢來制作,在什么時候上映,這些全都沒有概念。
在我們公司,導演們會在年底提交自己的計劃,告訴公司自己想拍什么,然后公司做出制片計劃和預算。
一年應該投入多少資金,哪些是大片,哪些是小片,分別去什么檔期。
哪些電影是用來盈利的,哪些電影是用來練兵的,都要有一個概念。
用來盈利的就要死保,用來練兵的虧一點也沒關系。”
“同期對手,這個主要是針對超級猛片,超級巨星的避讓。比如當我主演的電影上映的時候,香港電影公司的旗艦電影就會選擇暫避鋒芒,以免撞車。”
這話雖然有點狂,卻是實話,大家笑笑,也深表認同。
“宣傳聲勢,電影上映前,宣傳是重中之重,我們要根據電影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宣傳計劃,拉動觀眾進入電影院來觀看。
比如說辦首映禮就是很好的方法,我這次將首映禮引入內地,也是這個目的。”
“最后,也就是電影質量了。雖然我把它排在最后,但其實它非常重要,是一部電影大賣的基本保障。
想要電影好看,光靠明星的票房號召力遠遠不夠,幕后班底更需要百花齊放。
電影的導演、編劇、美術、燈光……全都影響到電影的成敗。
如何選擇、培養這些專業人才,是電影公司的重中之重。
我們更需要去了解、分析、研究世界上的其他電影。
比如我們要拍攝某一類型的電影,首先就是要把其他同類型的電影找出來,五十部,一百部,放在一起研究。
搞明白它的票房怎樣,拍攝手法怎樣,研究明白之后,才可以制作,而不是盲目跟風,胡亂上馬。
而最重要的,就是電影技術的提升。1975年,好萊塢大導演盧卡斯成立工業光魔,隨后制作出了震動影壇的《星球大戰》。
我也馬上成立了自己特效公司紫氣東來,經過多年耕耘,不斷投錢,才有了《終結者2》問鼎全球票房年冠的盛況。
也正是紫氣公司為我們的電影提供技術保障,才使得我們在特效方面不輸給好萊塢,甚至一些好萊塢電影還會找我們來制作特效。”
楊葉的“八大致勝要訣”講完,現場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其實雙方理念并不一樣,這些國營電影廠并不會盲目追求票房。
但是對于電影市場化一竅不通的他們來說,楊葉今天的發言,也算是給他們掃了個盲。(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