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夜是個湊數的,因為內地市場小,謝張可以順手負責了。
要知道《英雄》可是在日本狂擼四十億日元,在韓國也狂收一千多萬美元啊。
凱子哥覺得,我能比張一謀差?我當年當導演的時候,張一謀還在給我扛攝影機呢。
只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啟用日韓明星,想要在日韓吃口大的,結果卻撲了個大的。
反而是最不在意的內地市場,給他貢獻了1.6億票房,雖然被觀眾罵粗翔了。
“這八大要訣分別是:片名吸引、題材選擇、卡司搭配、同期對手、院線分析、宣傳聲勢、檔期優勢、影片質量。”
姜文奇怪地問道:“影片質量排在最后?”
楊葉說道:“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西方有句諺語,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你認為的好片,在別人眼中可能并不好看,而且還涉及到題材問題,比如冷門題材,拍得再好,也觀者寥寥。”
姜文點點頭,不再說話。
楊葉繼續說道:“咱們首先從片名吸引說起,電影想要吸引觀眾,片名必須擲地有聲。
香港導演王京找喜劇演員拍了一部《爛賭英雄》,上映后票房平平。
爛賭,還英雄,觀眾一聽就沒有看的興趣。
我見了之后,用同樣的題材拍了一部《賭神》。
化鬼為神,香港票房翻了十倍。不同風格演繹同一題材,接受度必將大異。
主演能否勝任角色,僅憑片名即可窺知一二。
有人可能會覺得我拿自己舉例這不對,因為我拍什么都大賣。
但我的電影之所以大賣,也是因為遵循了這八大要訣。
后來我們又為一位電影院新人周星池打造了一部《賭圣》,照樣大賣。
以特色片名建立起觀眾的好奇心,就可以讓觀眾產生期待,究竟《賭神》之后,《賭圣》又是怎樣的呢?
當然,這是不是宣揚賭博,而是通過這個例子來做具體的分析。”
眾人紛紛點頭,覺得楊葉講的很有道理。
楊葉繼續說道:“題材選擇。我們做電影,就是在跟群眾斗智斗勇,要想辦法吸引他們走進電影院,所以一定要了解他們需求什么。
香港很多類型片都是因為觀眾的需求而產生的,這些年在鬧移民潮,很多華人移民歐美,那么他們在歐美到底過得怎么樣呢?這就引人好奇。
于是,移民電影就誕生了。我們白楊影業拍攝的《秋天的童話》就是移民電影的優秀作品,賣到日本、韓國都有人看。
這個題材,我覺得大家也可以挖掘一下,我們內地現在移民的人也是非常多的。
當然,我們不僅僅要追逐熱門題材,社會現象,更要制造熱點,引領潮流。
至于如何引領,就要注意到整個社會微妙的變化。
一些舊的題材會衰落,一些新的題材會誕生,一些熱門的題材會沒落,一些冷門的題材會崛起,其中自有規律可循。”
“卡司搭配。卡司是cast的音譯詞,港臺地區用來指演員陣容。
香港電影市場比較小,我們想要在海外賣座,就必須依賴電影明星。
一個如日中天的巨星加盟,觀眾對電影的關注度立刻就會有大的提升,能否羅致強大的卡司,是一部電影成功的關鍵。
我拍《精武英雄》的時候,花了很大的價錢,用了很多辦法,請到了日本巨星三船敏郎和山口百惠。
《精武英雄》在日本大賣51億日元,名列日本當年最賣座電影。
但后來我不用日本演員,啟用香港演員拍攝《笑傲江湖》,日本票房馬上就縮水一半,這就是卡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