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拍過一部《阿里山風云》,還寫了主題曲《高山青》。
這首歌想必大家都會唱哦,我唱一句。
阿里山的姑娘沒有一個漂亮,只有我家鄧麗珺最漂亮!”
“哈哈哈哈哈!”
楊葉無厘頭地秀了一波恩愛,雖然有點不合時宜,但臺下還是一陣哄堂大笑。
坐在前排張徹不以為意,也是哈哈大笑。
楊葉的女人們卻一個個都覺得酸溜溜的,若非這是在金像獎的鏡頭之下,恐怕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
楊葉繼續說道:“總而言之,張徹先生在我們廣大觀眾,在我們電影人的心目中,是十分值得尊敬,十分偉大的。
今晚,金像獎協會為大家準備了一個非常精簡的短片,來介紹張徹先生一路走來的輝煌歷史,請欣賞!”
楊葉說完,走下臺去,大銀幕上開始播放張徹的生平,介紹他一生拍過的經典電影。
解說人是黃霑!
“張徹先生,原名張易揚,浙江青田人。大學畢業后已經開始在上海給國泰公司和大同公司編寫電影劇本。
1948年,他赴臺灣執導《阿里山風云》,這部電影是戰后臺灣攝制的第一部國語片,主題曲《高山青》一直流傳至今。
1957年來到香港,以筆名何觀撰寫影評,在六十年代初,先加入電懋,再轉投邵氏。
1967年執導的《獨臂刀》,創下當年百萬港元票房的驕人成績,張徹自此成為香港影壇武俠片的首席導演。
其后,張徹拍攝了《大刺客》、《金燕子》、《報仇》……《馬永貞》、《刺馬》等膾炙人口的武俠片。
其中,《報仇》獲得了第十六屆亞洲影展的最佳導演獎。
張徹的電影寫的是青年俠士,刺客死士豁出生命和權威做殊死戰,將青年俠士描寫成反建制的悲劇英雄。
張徹精通京劇,喜歡將京劇武生白袍小將的形象用在他電影的主角身上。
不但創造了白衣大俠王羽和穿白色中山裝報仇的姜大衛,連《精武門》的李小龍造型,都走不出張徹的影響。
張徹最喜歡用新人,臺前的王羽、姜大衛、狄龍、羅烈、陳觀泰、李修賢、傅聲等。
幕后的午馬、鮑學禮、桂治洪、吳宇森以及唐佳、劉家良等等。
日后都成為香港電影界獨當一面的精英。
張徹以文人身份,一手創造了陽剛的武俠世界,大量運用慢鏡頭的獨特風格,開拓了香港武俠電影的新局面,影響深遠,絕對是一代宗師!”
電影播放完之后,晚會主持人卷毛上臺說道:“通過黃霑先生的解說,相信大家對一代宗師張徹導演已經非常了解了,不如我們用掌聲請出張徹先生曾經提攜過的弟子們。
有請大師兄王羽先生,還有午馬先生、焦嬌小姐、鄭佩佩小姐、姜大衛先生、狄龍先生、李修賢先生、羅烈先生、陳觀泰先生、惠英虹小姐、羅莽先生、錢小豪先生。”
鄭佩佩和張徹合作過《金燕子》、惠英虹剛出道的時候在張徹的《射雕英雄傳》里演過穆念慈。
一眾影壇名人走上舞臺,齊齊為張徹頒獎,什么叫排面,這就叫排面啊。
聯想到去年眾弟子一起為張徹拍一部電影賀壽,賺的錢拿給他養老,這種桃李滿天下的盛況,著實叫人羨慕。
接下來,大俠王羽代表一眾弟子發表講話。
“各位嘉賓,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王羽。
今天我代表我們全體師兄弟要講的就是,多謝張徹導演在二十多年前發掘了我們。
令我們這一批當時還默默無名的新人,逐步成長為大明星、大導演、在香港的電影史上留下一筆值得驕傲的成績。
我更加要提的是,在張徹先生的教導下,我們這些師兄弟、姐妹,到現在感情都非常之好。
今晚很高興我們可以相聚一堂,分享張徹導演得到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