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慶顯然不滿足于開一家廣告公司。
她希望能夠在電影、電視劇這些領域大展拳腳。
飛機上,劉小慶對楊葉說道:“據說最近政策要松動了?”
楊葉點點頭:“嗯,我在京城的時候,拜訪了田聰明部長,他跟我說起過這件事。”
“具體怎么說?”
“中國的影視行業都是公辦的,民間沒資格插手。這其中的弊端,是個人都能看到。
去年我在內地公映《智取威虎山》的時候,提到過好萊塢正在全球高歌猛進,而香港電影也搞得如火如荼。
還提到蘇聯人熱衷于看好萊塢電影,而對自己國家拍攝的那些電影不屑一顧的事。
然后又介紹了一些海外影視行業的先進經驗。他們研究了這么久,決定進一步開放。
不過,不是先開放電影領域,而是開放電視劇領域。
允許民間組建傳媒公司,自行投資、拍攝電視劇作品。”
“真的?”
“大概是這么個意思吧,接下來,你只要做好準備,靜待政策開放,然后注冊成立傳媒公司就行了。”
劉小慶很是激動,等了這么久,終于等到這一天了。
楊葉心說,看來老子還是起了不少作用的。
原時空直到1994年才開放電視劇領域,又過了十年,才開放電影領域。
中國電影的票房起飛,也是從電影領域開放私營而始的。
從2004年開放到2019年疫情降臨,十六年時間,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年度票房從10億增長到600億,狂飆了60倍。
這個時空的情況要好很多,內地電影市場每年的票房還是保持在20億以上,并在緩慢增長。
但,也不容樂觀。
這么大一個國家,這么多觀眾,這么點票房夠干啥的。
劉小慶虛心請教道:“如果我們開傳媒公司,拍創業作的話,你有沒有什么建議?”
楊葉想了想,說道:“現在港臺地區很流行一種移民電影,內容講的大多是港臺華人移民美國之后的酸甜苦辣。
比如說去年關錦鵬拍攝的《人在紐約》,講了來自大陸、香港、臺灣三個女人之間發生的故事。
現在內地也有很多人移民美國,形成了一波移民潮。
比如說我上次去拜訪《林海雪原》的曲波夫婦,他們老兩口的五個子女,全都移民歐美和澳洲了。
比如京城的大使館,常年排成長龍,很多人一等就是幾個月,只為能夠獲得一張前往美國的簽證。
你若有興趣的話,可以向這種電影取經,拍攝一部內地人在想方設法去了美國之后,發生的各種故事。
一定要批判著拍,你要是拍成這幫人去美國后就好像到了天堂,吃牛排,住大豪斯,生活樂無邊,那就完了。
你要拍這幫人到了美國,處處碰壁,處處被歧視,干啥啥不行。
比如一個優秀的藝術家,到了美國卻只能靠刷盤子度日,這味兒就對了。
最好是能夠拍攝一幕藝術家望著自己曾經拉小提琴的手,因為整天洗碗而廢掉,黯然神傷,后悔不已……
按照這個思路拍出來的話,一定會大受歡迎。”
劉小慶仔細一想,眼前一亮:“還真是哎,你真是太聰明啦。”
楊葉淡定地道:“只是掌握了財富密碼罷了。”(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