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不明白怎么忽然就從麥變成米了,不過無所謂,笑著點點頭:“當然可以!”
轉頭對劉小莉說道:“小風的學校我已經聯系好了,不過咱們得先去趟歐洲。”
楊葉泡劉小莉的時候答應了跟她去歐洲結婚,劉小莉見楊葉說到做到,還待她女兒視如己出,心中十分感動,忍不住靠在他的懷里,說道:“老公,你真好!”
……
香港電影業對臺灣八大片商提出的四大訴求,除了第一條,答應幫忙催那些制片人盡快交貨之外,剩下的三條一概拒絕。
兩百多部電影逾期不交貨,把片商當凱子,確實理虧。
但幾大電影公司也只是答應幫忙催而已,并沒有做出什么承諾。
畢竟人家就不交,擺明了坑錢,你又能怎樣呢?
等于沒說。
第二條限制演員片酬,幾大電影公司倒是想,現在一線影星一部電影千萬片酬。
王祖賢這些女星也要到兩百三萬,誰受得了?
但他們也無能為力,陳美容沒好氣地道:“香港演員的片酬是你們推高的,我們都難受啦,但漲上去容易,降下來怎么可能?”
第三條、第四條,要求港片在臺灣發行的時候收服務費,還有限制港片的收購價格,這是在損壞香港電影公司的利益,幾位老板直接表示沒得談。
八大公司怒了,龍翔影業的王應詳道:“如果你們不答應我們的條件,我們就抵制港片。”
幾位香港老板樂了,抵制港片,那你們放什么呀?你們電影院空著嗎?
王應詳表示:“我們會向政府,放寬西片和日本片的上映數量限制。”
八大片商這一招是很厲害的,因為港片在臺灣一直享受的是國產片的待遇,而好萊塢和日本電影則有引進數量和放映規模的限制。
港片占了很大的便宜,一旦放開,港片在臺灣就要面臨好萊塢和日本的公平競爭。
但幾位香港老板更加無所謂,公正競爭就公平競爭唄。這有什么可懼的?
好萊塢和日本電影在香港上映本來就沒有任何限制,結果呢?不還是我們港片的天下嗎?
縱然《侏羅紀公園》正在橫掃世界,但他們也覺得沒什么。
因為咱們香港還有個楊葉呢,《功夫》在亞洲市場不是就壓制住了《侏羅紀公園》嗎?
他們卻沒想過,楊葉牛逼,關他們屁事。
事實是1993年以后,港片兒就開始走下坡路,而且越滑越快。
臺灣一開放好萊塢和日本電影的限制,港片在臺灣就被打得節節敗退。
很快,臺灣就淪為了好萊塢的票倉。
東南亞、韓國也是一樣。
《侏羅紀公園》大爆之后,好萊塢大片乘勝追擊,將港片打得潰不成軍,就連大本營香港也守不住了。
好萊塢大片在香港動不動就能賣三四千萬票房,而港片到了后面,能過2000萬的都寥寥無幾。
到了1997年,又是一部標志性的電影《泰坦尼克號》橫掃全球,香港票房達到1億1000萬,港片徹底沒有了還手之力。
不僅僅是香港,好萊塢打造的“高概念電影”對其他地區的電影來說根本就是降維打擊,席卷全球是大勢所趨。
九十年代還發生了一系列的大事,包括馬來西亞、泰國的貨幣風潮、印尼暴亂、97亞洲金融風暴香港被重創、韓國破產……
這些都對香港的電影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還有盜版橫行,也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