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影視基地搞不成,李市長又建議,我們來辦個電影節吧!
李市長找了兩岸三地的一些電影人,詢問他們的看法,大家都表示支持。
于是就上報廣播電影電視部的田聰明部長,最后國家批準,由珠海舉辦永久性的國家電影節,定名為: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
這時候國內已經有了金雞百花電影節、長春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雞百花和長春針對的是中國大陸電影,而上海國際電影節是國際a類電影節。
這個新出來的珠海電影節定位與眾不同,它要做一個涵蓋兩岸三地的電影節,把大陸、臺灣、香港的電影都拉到一起評獎。
這個定位非常有意思,跟本時空的金像獎非常相似。
李市長分別聯系了金馬獎主席李行和香港導演協會的會長吳思遠,兩人自然大力支持,幫著聯絡了很多港臺電影人。
由于大家來自不同的地區,對于電影節的各種意見比較雜亂,所以李市長便邀請大家到珠海,共同商議,拿出一個具體的方案來。
楊葉對這個珠海電影節是支持的,不過他沒有直接出面,而是派出了徐風。
……
珠海,拱北口岸!
李市長、謝晉導演親自到關口迎接前來參加商討會的李行、吳思遠、徐風等人。
一年前的“海峽兩岸暨香港導演研討會”,大家早就見過面了,現在都是好朋友,非常親熱。
徐風和李市長握手,解釋道:“楊董是2000年奧運會的形象大使,這次跟著去歐洲了,所以來不了,還請李市長見諒。”
李市長不以為意:“辦奧運會是我們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楊董為奧運出力,鄙人欽佩不已,又怎敢有意見呢!”
翌日,兩岸三地電影屆的一些頭面人物,聚集在一起,開始了關于珠海電影節的討論。
首先是電影節的形式,國內成熟的電影節有金雞、百花,金馬、金像這些,應該用哪一種評選方式呢?
然后電影節要發獎,這個獎應該叫什么名字?還有電影節評選的范圍之類的。
徐風這次來,也帶來了楊葉的一些意見。
楊葉指出了金像獎當初設計時的一些缺陷,不建議珠海電影節的評獎方式按照金像獎的方法來辦。
又指出金雞獎比較注重意識形態,這放在內地沒錯,但既然珠海電影節評選的是兩岸三地的電影作品,那就要適當地放棄一些意識形態的東西,所謂“擱置爭議,共同發展”嘛。
而百花獎那種靠大眾評審來評獎的方法,顯然也是行不通的,因為一些電影可能不會在國內上映,觀眾都沒看過,怎么評選?
楊葉建議珠海電影節應該參考金馬獎的模式,并直截了當地說明,在兩岸三地的這些電影節中,金馬獎是最公正的!
只不過金馬獎也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比如不允許大陸電影參加。
如果能夠按照金馬獎的模式,辦一個不止是兩岸三地,甚至全球華語電影都可以參加的電影節,那絕對華語電影界是一莊盛事!
徐風轉述楊葉的話,把現場許多人說得熱血沸騰,尤其是李市長,高興得不得了。如果真能實現,這統戰價值不是杠杠滴啊?
就連臺灣電影人也覺得這個提議老牛逼了,也表示支持。
卻不知道,楊葉說出這番話是在掘金馬獎的墳墓。
金馬獎在九十年代后期成為華語電影節第一獎,就是因為開放包容的姿態,把華語電影全部涵蓋進去了。
現在珠海電影節搞在了它的前面,那金馬獎還搞個屁啊?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