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用“慢速”來體現“快速”的視覺效果,非常有沖擊力,被后世許多電影模仿。
在拍攝的時候,先按照電腦追蹤系統,把122臺相機精確地放在一條線路商,再同時把所有快門集中起來,用以控制相機。
然后再按照電腦預先編輯好的順序和時間間隔,拍攝360°的全景照片。
在起始的地方,還放了一臺高速攝像機,可以調整攝像機的拍攝速度,來配合拍照片的相機。
等到正式拍攝的時候,楊葉的身上綁了一條威亞來輔助他完成整套動作。
這個動作,其實就是一招簡單的鐵板橋。
鐵板橋是武術里面的一種救命絕招,用于閃避敵人暗器。
通常是暗器來得太快,不及躍起或向旁避讓,只得身子僵直,突然向后仰天斜倚,讓暗器掠面而過,雙腳卻仍牢牢釘在地上,以此來躲避敵人的暗器。
當然,這種動作通常只存在于武俠小說里。
人家真拿飛鏢扎你,你是沒工夫在那裝逼的。
這套動作拍攝起來非常麻煩,非常費膠卷。
需要拍攝好幾種不同的速度效果,整個過程就是先把實拍的相機速度、位置、鏡頭焦距等數據全部傳送到運動控制系統上。
然后再把實際拍攝的真實場景傳送到電腦上,通過圖像識別模式程序重新建模。
生成360°下主角連貫、絲滑的動作鏡頭。
最后將連貫的動態圖像和背景融合,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電影中驚艷的效果了。
這個躲子彈的拉風動作,屬于是傳統武術和最新的電腦技術的完美結合。
進入九十年代,綠幕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一些人們看起來很普通的場景,其實都是用綠幕技術拍攝的。
比如《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開頭的時候,阿甘坐在長椅上,說他的著名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哪種。”
這時候,一片羽毛繞著他飛啊飛。
這片羽毛,實際上是一個穿著綠衣服的工作人員,捏在手上,走來走去。
事后用電腦技術把這個綠人去掉,就得到一片隨風飄蕩的羽毛了。
在片場,楊葉和紫氣公司鼓搗的東西,讓許多人大開眼界。
比如他們在拍攝公路大戰那一場重頭動作戲的時候,居然先用動畫片的形式,把整場動作給制作了出來。
實拍的時候,在根據動畫演示,來設置機位和鏡頭角度,演員照著演就行了,這樣弄出來的效果會更加真實流暢。
人們從來沒想過,拍電影還能這么玩,一時之間,許多人都跑來探班。
不過楊葉這么玩的成本太高了,一般人也就看看,玩不起。
原版的飆車大戰,沃卓斯基真的修了一條公路來拍,花了好幾百萬美元。
楊葉就不需要,他在還沒通車的京港線上拍就行了。
……
一直拍到六月份,就到了第一屆珠海電影節正式開幕的日子了。
隨著楊葉的名氣越來越大,世界各地許多電影節都邀請他出席。
大多數他都婉拒了,但是珠海電影節是不能不去的。
珠海電影節在原時空之辦了兩屆就嗝屁了,楊葉覺得這是非常可惜的。
最開始的時候,它是兩岸四地電影人交流的一個很好的平臺。
到了第二屆,更是立志要把電影節辦成一個國際華語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