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商定,焦大夫就動用他的人脈,去尋摸各種需要用到的藥材,以及懂藥材的掌柜和伙計了。
顧歡喜又閑下來,便親自操持農資店的事兒。
眼下,還沒有專門的農資店,想買種子,都是去糧鋪,農具什么的,則是去鐵匠鋪子訂制,至于化肥農藥一類,百姓們還沒有這樣的概念,所以,她家如果開了,絕對是京城頭一份。
顧歡喜倒不是想去博眼球,而是實實在在的想為百姓做點什么,閨女既然有那樣的天賦,不用之于民,實屬浪費,也辜負了老天爺對的偏愛。
她也不愁沒生意,在古代,士農工商,農排在第二位,就可見朝廷對農事的重視程度了,如果有機會可以提高糧食產量,誰也不會放過。
屆時,怕是會被瘋搶。
麥子還沒成熟,番茄和番椒的種子也沒多到可以上架賣,至于玉米,估計收割后,就得被朝廷征收了去,其他蔬菜種子,倒是有一些,還是后市改良過的,不但味道好,最關鍵的是高產。
喜歡開著房車,去古代逃荒種田吧請大家收藏:開著房車,去古代逃荒種田吧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但這些短期內,缺少說服力,想打動百姓,就得拿出確鑿證據來。
于是,她在請人裝修店鋪時,特意劃出一塊區域,打算在那兒安排些木箱子,栽種些蔬菜,用事實說話。
綠意盎然的,還能裝點門面。
至于化肥,就交給閨女了,最頂級的化肥,就是閨女的眼淚,堪比植物營養液精華,一毫升,就能兌上千倍的藥水,不稀釋到那份上,也不敢澆莊稼,因為會肉眼可見的瘋長,那就太詭異了。
但眼淚兌的化肥畢竟還是少數,顧歡喜還想把它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比如改良種子上,實驗證明,用營養液浸泡后的種子,產量會非常高。
所以,化肥的主力,還得靠自制。
顧歡喜早就準備好了相關的資料,也印刷成冊,里面的只是介紹的很詳細,如何堆肥漚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垃圾廢料,還有如何配比才能讓肥力發揮最大,都毫不藏私的分享。
書里,還寫了種植綠肥的事兒,她覺得這條路算是比較靠譜的,鄉下養家畜牲口的比較少,往往攢半年的肥,僅夠用一回的,可莊稼從種到收,起碼要兩三次才行,所以,還得從別處想辦法。
綠肥就不錯,像各種豆類作物,苜蓿,紫云英,苕子等,肥地的效果顯著,還能給牲口當飼料,一舉兩得。
另外可行的一種辦法就是人工養蚯蚓了,在后世,養殖蚯蚓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不少人入坑,從此發家致富。
她也大體記錄了養蚯蚓的實施過程,只是百姓們大都不認字,宣傳起來,估計難度很大。
最好的辦法,還是朝廷能派人到村里去宣傳推廣。
就在顧歡喜琢磨著,該如何運作此事時,懸在頭頂的那把劍終于落下來了。
二月底,南邊的戰事,在冬季休戰了近兩個月后,再次爆發,不過,這回是朝廷的軍隊主動進攻驅逐。
戰事打得很激烈,傷亡卻不算慘重,損失慘重的是倭寇,在毫無防備之下,就被人偷襲了,營地被大火點著,火勢兇猛,水澆不滅,倭寇倉皇逃竄,哀嚎遍野,兩方還未正式開打,便已落了下風。
更要命的是,倭寇的最高將領,在自己的營帳里,被人抹了脖子,兇手卻沒留下任何線索。
行蹤詭異的,讓人頭皮發麻。
擒賊先擒王,將領一死,沒人指揮,很快隊伍就亂成了一鍋粥。
戰事夜半開始,天亮便結束了,結果不言而喻,我方大捷!
倭寇死傷大半,剩下的那些潰不成軍,再無一戰之力,倉皇狼狽的乘船離開了。
再驚心動魄的過程,落實到書面,也不過是短短幾行字,但其中的危機重重,非當事人,難以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