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孫鈺帶著人,拉著幾車新麥子,浩浩蕩蕩的回了京城后,許懷義還在地里割麥子,這幾天,他會一直留在湖田村盯著,除了收割,也防著有人搗亂使壞,今年村里還有莊子上的收成,可都是要留作麥種的,以便秋上大范圍的推廣,事關重大,由不得馬虎。
為此,他把家里的護衛都帶出來了,成立了巡邏隊,一天十二個時辰,不間斷的轉悠。
至于孫鈺,他去時低調,回時則怎么引人矚目怎么來,很快,湖田村的麥子畝產七百五十斤的消息,就如同飆風一樣,席卷了整個京城的小街小巷。
人們第一反應便是不可能,接著就質疑這則謠言的目的,還有人痛罵傳謠的人不負責任,啥話都敢說,拿百姓當傻子,幾千年來,就沒聽說哪里的麥子能收成這么高!
當然,也有好奇忍不住去湖田村打探的,這一打探不要緊,當即震驚狂喜的差點沒瘋了。
一傳十,十傳百,漸漸的人們開始往湖田村聚集。
朝廷也終于得到了消息,看到孫鈺呈上來的折子時,內閣除了孫尚書和陸首輔,都直呼不可能。
但證據擺在眼前,新打的麥子顆粒飽滿,一看就知道收成不錯,還有那一組組的數據,寫的十分詳盡,再加上這事是孫家出面,由不得人不信。
更何況,孫鈺敢在京城為弟子造勢,孫尚書也老神在在的說了,地里的麥子還沒收割完,誰若不信,只管派人去親自驗證便是。
其他三位閣老心里已經信了大半,卻還是帶著人去驗證了。
畢竟這事太匪夷所思了。
同去的還有聽到風聲的某些朝臣,有的是真心好奇,跟著去見證奇跡,有的則是打著小算盤,想要從中分一杯羹。
像是周閣老,就在算計著怎么把這功勞給太子,有此等功勞,太子之位便牢不可破了。
可惜,這回,誰的算計都要落空了。
不止孫家態度強勢,維護許懷義的利益,陸首輔也立場明確的站在許懷義這邊,大張旗鼓的為他請功。
還有江先生,言辭更直白的告知眾人,麥子之所以能高產,皆是許懷義的功勞,跟其他人無關。
他這話一出,可算是絕了其他人想占便宜的路了。
當然,也相當的得罪人。
不過,經此三方人共同相護,屬于許懷義的功勞,成功守住,他的聲望,也再次往上竄了一大波,達到了幾乎高不可攀的地度。
從發明水寫布,到抗擊倭寇大捷,再到如今的糧食高產量,一件件,一樁樁,無不轟動天下,也無不對百姓有極大的影響力。
封爵,終于無可抵擋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