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某些想趁機搞點兒事的,也沒找到機會,別人封了爵,都恨不得昭告天下,家里的下人出門都趾高氣揚,容易鉆空子,但顧家,恰恰相反,低調的好像靖寧伯府是個假爵位。
這一低調,就到了九月份。
之前割完麥子后,接茬的玉米終于成熟了。
去年留的玉米種子不多,勉強種了有百十畝地,但伺候的精心,所以長勢不錯,一根桿上有不少都是結了倆玉米棒子,且個頭還不小,扒開外皮,里面的顆粒金黃飽滿,瞧著就喜人。
許懷義請了假,帶著孩子們去莊子上掰玉米。
孩子們也興高采烈的,仿佛不是去干農活兒,而是游玩。
玉米收割之前,他們已經吃過好幾回了,選的嫩生的,直接煮,或是作為配料入菜,熬粥,烙餅子,味道都美得很,百吃不厭。
現在到了檢驗產量得時候了。
這次,孫尚書特意帶著戶部的人,親臨現場。
連陸首輔也禁不住好奇之心,跟著一道來了。
倆人也是吃過玉米的,許懷義孝敬了好幾筐,但因為府上人實在多,分一分也沒能吃多少,所以,沒少惦記。
這會兒便想親眼看看,當然,最在意的還是產量問題,這才是關乎民生的頭等大事。
玉米地頭,站滿了人,都在等著見證奇跡的時刻。
許懷義一聲令下,就見十幾個精壯的漢子迫不及待的沖進了玉米地,各司其職,有掰的,有砍桿的,有往外搬運的,有條不紊,忙的熱火朝天。
玉米到了地頭上,另有一波人開始扒皮,脫粒,晾曬,人多力量大,一畝地收完,沒用一個時辰,最后稱重,一千一百多斤。
這產量比小麥還高,那會兒就有人欣喜若狂,此時,情緒就更崩不住了,又哭有笑,跪在地上,把蒼天大地,還有各路菩薩都感謝了一遍。
戶部的人也十分激動,一遍遍的稱,不厭其煩,每次看到一千多斤的數字,都忍不住熱淚盈眶。
孫尚書都眼眶泛紅了,喊過忙得一頭汗的許懷義,由衷地道,“你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造福百姓了,比打贏倭寇的功勞還大,后世子孫,都要銘記你的恩德,你讓他們不用再挨餓了!”
一千多斤啊,意味著一畝地就能養活好幾口人了。
關鍵這玉米還好種植,耐旱,味道又比起蜀黍和豆子萊要美味,對百姓而言,就是莫大的福音。
許懷義謙虛道,“玉米還沒曬透,再曬個幾天,恐怕還要失店水分,估摸著能有個一千斤左右吧。”
孫尚書拍著他得肩膀,“一千斤也很了不起了,而且你選的這塊地,其實是中等田吧?要是良田,產量應該更高才是。”
許懷義沒否認,“等會兒看一下平均數就知道了。”
忙活一上午,得出來的平均數依舊維持在一千一百斤左右,這結果,無人不滿意。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