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都在贊揚將相和睦,國超相安無事,軍士們都滿臉艷羨地盯著跨馬過城的平亂有功將士,恨不能早一些請求徐宗文帶領他們南下立功
“應該的應該的,大將軍乃是國之柱石,允文允武,如今為大晉平息了孫恩這個禍端,當真是國家之幸甚,萬民之幸甚”
王珣還沒有開口,中書監王恭便忙著夸贊起徐宗文來了,前幾日他還在王珣面前痛陳徐宗文舉薦官員之事,說徐宗文權柄過大不是好事,臉色轉變之快著實令人佩服
徐宗文也只是表面客氣罷了,他笑嘻嘻道“國舅過譽了,這都是下官職責所在。”
聽到這,王恭老氣橫秋地反駁了徐宗文一句“宗文,這你就太過謙了前有謝瑗度之敗,若非你力挽狂瀾,戮力致討,蕩滅奸兇,孫恩之禍恐怕難以預測,此等大功可與當年的陶威公相比啊”
陶威公陶侃,當年王敦與蘇峻為禍江左,溫嶠首倡出兵,陶侃第一個起應,隨后二人聯合郗鑒、庾亮等有識之士,發大兵征討蘇峻,匡扶晉室,拯救國家。
“下官不過是微末之功,不敢與陶公相比。承蒙將士用命,民心歸附,天師教南北分裂,孫賊不得人心,才有此大勝,功勞并不能加諸于下官一人。”徐宗文與同僚們推諉著南征之功,這番謙遜說辭倒是讓不少人對徐宗文的印象大為改觀
王珣等人也不再多言,轉眼眾人便到了建康城門,徐宗文返回軍陣,押送著孫恩等人跟隨大隊人馬緩緩前行。
“進城”徐宗文大喝一聲,全軍將士臉色一凝,豎起耳朵,同時握緊手中兵器,隨時準備接受下一步命令。
張四高舉大纛,面色肅穆,當他們即將到達建康城之時,祠部的官員立馬上來迎接,張三大吼道:“列隊,進城”
到達建康的裁撤禁軍離開后,被打殘建制的狼衛營隨即邁起了整齊的步伐,幾百人的方陣,步調如一,擲地有聲,每一步落下,都如重捶一般,震撼著在場每個人心。
他們用軍人所特有的粗獷有力的聲音大聲喊著“驅除胡虜,恢復中華”
他們都是經歷的生與死、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他們都是真正的戰士,臉上帶著肅殺之氣。
“有此強軍,國朝之幸”百官之中,許多有識之士感慨萬千,至于其他人如何想那就不得而知了。
當狼衛營的方陣走到了臺城的大司馬門之前,城樓之上,出現了天子鹵簿儀仗,以紅色為頂玄色交織的華蓋下,站著幼小的天子司馬德宗,還有分列在兩側的文武百官。
隨著城門外遠處隱隱的人和馬的影兒開始出現,祠部安排的鑼鼓和號角聲響了起來。
太后陳氏站在城樓上,注視著緩緩移動的狼衛營方陣,還有很遠處看不到盡頭的百姓隊伍,心情有些復雜,這一眼,恰恰被華福子所捕捉到了。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