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諸位。”換好禮服之后,徐權麟踏上玉階,帶領諸王在太常寺和禮部官員引領下開始排列朝班。
“咚咚咚……”
初鼓,諸王百官朝服立奉天門外。
通贊、贊禮、宿衛官、諸侍衛及尚寶卿侍從官入。
三鼓之后,長樂帝著袞冕升御座,大樂鼓吹振作。樂止,將軍卷簾,尚寶卿置寶于案。
錦衣衛鳴鞭,引班導百官入丹墀拜位。
諸王以韓王徐權麟為首大禮參拜皇長孫徐乃炆,百官由內閣首輔袁粲、樞密使蕭思話拜見皇長孫,言稱千歲。
長樂帝飲了一碗太醫吊的參湯,強撐著病體坐在御座上接受大禮,年僅十七歲的皇太孫徐乃炆亦著冕服坐在一旁受賀。
“太子早薨,然國不可一日無儲君,今朕召集宗室諸王及兩府百官當眾冊立皇長孫徐乃炆為皇太孫,以為國本。”長樂帝突然間滿面紅光,神智清明起來,說話也不似從前磕絆,好像一瞬間疾病消散,恢復如初。
徐權麟透過旒冕遠遠望見這位皇帝侄兒,觀其氣象雖然尚佳,但聯系到宮中內外文武百官中的傳言,皇帝的龍體應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今日狀況不過是強撐病體,回光返照之相,恐怕吹燈拔蠟,龍馭上賓就在這幾日間的事了。
“陛下萬歲,皇太孫殿下千歲。”
“陛下萬歲,皇太孫殿下千歲……”
鐘鼓司鳴鐘受賀,皇帝親授皇太孫冊寶,并頒布冊封詔書,遣使通報天下。
冊封大典結束后,長樂帝傳命在京三品以上兩府議院各部院大臣、南北兩衙及洛陽十六衛禁軍指揮使與宗室諸王皆去承明殿拜見皇太孫,以明臣職,定君臣名分。
“傳陛下口諭,請韓王前往宣室殿奏對。”徐權麟剛出奉天殿正準備前往承明殿便被傳旨內侍攔住了。
“臣,徐權麟奉旨。”
徐權麟心中漸漸不安,他難以揣測皇帝召他奏對的心思為何,但他又不能逃避只能硬著頭皮前往。
徐權麟見到長樂帝時是在病榻前,與奉天殿冊封皇太孫大典時的臉色完全不同,長樂帝此時臉色蒼白,已無血色,雙眼凹陷嚴重,半撐在榻上等著見他。
“陛下何至于此啊?”徐權麟有些不忍,長樂帝的情況已經印證了他的猜想。
“記得自從韓軍攻占倭國之后朕已經十幾年沒見王叔了吧?”長樂帝沒來由突然拉起了家常。
徐權麟笑著回答:“是啊,整整十三年了。”
“不知王叔今年貴庚?”
“臣是武赫十八年生人,今年歲齒五十有二了。”徐權麟眼中的笑容忽然就收了。
長樂帝苦笑:“王叔,可是朕已經六十四歲了,生老病死乃是天意,即便是天子也難逃一劫。”
長樂帝望著徐權麟瘦削的臉猶豫了,徐權麟此刻才想起來眼前這個大侄子已經是做了三十五年大寧皇帝的人了,察覺到長樂帝面容上些許細微的變化之后,他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都是自家人,朕也不賣關子了。”長樂帝似乎做出了決定:“王叔,朕今日單獨召你是與你有肺腑之言,希望你能夠如實的回答朕。”
“臣一定知無不言。”徐權麟的身子拱了下去,但是長樂帝接下來的一句話讓他有些猝不及防。
“不知王叔認為皇太孫可否能夠撐起我大寧的江山?”長樂帝的語調極為平緩,似乎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但是這無疑是在徐權麟的心底卻投入了一塊巨石,不得不掀起一片波瀾!
“此乃國家機密,臣,陛萌生出這是長樂帝在試探他的想法,于是故作誠惶誠恐。
對于徐權麟的表現,長樂帝不置可否,他說了句抬起頭來,然后笑吟吟道:“王叔對至尊之位可有意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