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最后還是被馬皇后與朱標勸導了下來。
規則已經建立完善,規則已經讓天下所有人遵守,你這個皇帝就必須更堅定的去維護,連你這個皇帝都選擇去破壞,其他人又該如何作想?
還能有什么辦法,和他們斗唄,在規則之內爭奪唄。
還別說,當老朱下定決心和他們干之后,在這些有來有回之中,也逐漸讓老朱變得更加沉穩。
通過這份你爭我奪之中,同樣讓老朱在正治上更加成熟起來。
一個更加成熟的老朱,拿起規則這桿旗幟,還是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的。
說白了還是分化瓦解,拉一群打一群。
他倒也沒有做到全勝,可就算如此,已經讓新士紳集團高興到手舞足蹈了。
在這些爭奪之后,老朱也發現似乎這并非都是壞事。
因為在這一過程當中,百姓可是實實在在變得更加清醒了。
也是,哪怕連接到了諸天,哪怕眾多現代世界科技在宗武大明帝國出現,并逐漸進入千家萬戶,可有些觀念依舊不能一下唄改變。
特別是一些個原本的老人們,就更是如此。
當初咱們不也同樣經歷過這樣的狀況嗎?
就好比重男輕女這事,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有些地區,這種觀念不依舊還較為盛行嗎?
外界眾多信息的輸入,很多時候往往和走馬觀花沒有多大區別,反而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烙印才足夠深刻。
你不能指望一個從小到大父母長輩家族都灌輸女兒就是不如兒子的家伙,進入到現代世界大城市了,就能夠通過周圍其他人的觀念將這一根植自身的思想給改造了。
或許他有所變化,可一旦事情落到他身上,骨子里那份堅持依舊會抬頭。
有些事,就是需要你親自參與進去和人爭辯才行。
理不辯不明,吵一吵有時候也不見得會是壞事。
特別是對那些個新時代才出生的宗武世界大明帝國的百姓們而言,就更是如此。
朱元璋為何如此樂意接納劉浩龍國那些個選擇安逸生活的百姓?
其中一個理由,還不是因為想要這些個真正的現代世界人員加入大明帝國之后,能夠將那全新的思維帶進他的大明帝國,從最底層去悄無聲息的影響自家那些個‘頑固分子’們。
作為一個皇帝,且還是有著大智慧的皇帝,他任何一個決策,都不可能是拍腦子做出來的。
任何一個動作,哪怕在許多人眼中,很不可思議,非常的反直覺,也依舊是人家多番思量之下的抉擇。
就和歷史上老朱在朱標死后,清算自己大明帝國最為堅定的支持者,淮西勛貴群體一個道理。
他難道不知道這樣做可能帶來的后果嗎?
他清楚,可在老朱內心多番衡量之下,依舊做出了這一選擇。
不就是想讓自己的乖孫朱允炆能夠更好的坐穩皇帝寶座嗎?
可惜,最后他的算計還是失敗了,淮西勛貴清洗,導致了朱允炆手中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可用之將,其結果可想而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