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火繩槍斷斷續續的槍聲不同,自生火銃的槍聲,密集而持續。
場邊,翟去病看的叫好,三爺尤定宇捋著胡須點頭
操練剛開始不久,爺爺尤世威和外公侯世祿就帶著一車物資來到長樂堡。
面對操練的新兵,兩人都是老臉凝重,再一次叮囑尤振武帶兵出征要注意的各種事項這一次出征,主力是劉廷杰的管屯軍,中衛所的新兵不過就是輔助和配合,但兵事險惡,誰也不知道戰場上會出現什么情況因此就兩個老爺子的內心來說,他們對孫子的第一次出征,還是非常緊張的。
尤振武聽了點頭。
相比于兩個老頭的緊張,他心中是十分堅定的,不止是因為有劉廷杰練兵坐鎮,也不是因為三爺跟隨,軍中有四十桿自生火銃,而是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兵,非是實戰不可,不經過實戰,根本不可能練出強兵。
尤其河南的戰局難以預測,如果孫督師真的敗了,父親也沒有能撤回榆林,那么天翻地覆的局面就不可避免,到時,自己能倚仗的只有這三百新兵,因此,他非是抓住機會鍛煉不可。
另外,尤振武對自己的練兵體系和自生火銃的威力,也有相當的底氣。
天平天國時,曾國藩建立湘軍,但他一介文人,從未帶過兵,手下也沒有經驗豐富的將領,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練兵但這并沒有難倒曾國藩,一番思索之后,曾國藩創立了一套練兵之法,在湘軍推廣,并且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為湘軍打下了堅實的根基,而曾國藩的練兵之法,就是師出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錄,尤其是練兵實錄,幾乎是手把手的教你如何練兵。
很快,曾國藩的湘軍就顯露出了實力,為清廷所重視。
最后完全碾壓八旗軍和綠營軍,成為剿滅太平軍的主力。
現在,尤振武比曾國藩超越兩百年,而他面對的對手,完全都還是冷兵器的舊對手,馬賊甚至不能稱為對手,因此,尤振武心中是有底氣的。
最后,這幾個月來,特別是一次西安之行,他對陜西各地官軍的實力,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就名氣來說,陜西最精銳能戰的,肯定是高杰的兵馬,白廣恩的火車營次之,固原兵榆林兵排在其三,比起這些精銳,中衛所的三百新兵肯定是不如的,但比起一般的官軍,比起無精打采、士氣低落的各城守軍,尤振武自以為,中衛所的三百新兵,還是有一戰能力的。
為什么
難道兩個月,六十多天的操練就可以練出強兵嗎
當然不能。
尤振武看的是士兵的精氣神。
就三百新兵現在的精氣神,已經超過一般的官軍了。
以上三點,是尤振武的信心,也是他出征的底氣所在。
聽聞消息,李應瑞和王守奇急急回到了長樂堡,要和尤振武一定出征。
黃昏。
劉廷杰的信騎到達長樂堡,傳達劉廷杰命令,命令尤振武統領一百兵馬,攜帶三日干糧,明日一早出發,趕往榆林,和劉廷杰的兩百人匯合,一起前往神木縣。
尤振武領了軍令,隨即傳達命令,令一百新兵準備,明日一早出征。
夜晚,長樂堡燈火通明,為明日的出征做準備,新設立的后勤司,為將士們制作干糧,將麥粉和鹽合在一起炒熟了,按人分配,裝在兜兜里,軍士們餓了,隨手一把,這種干糧的制作辦法并非是尤振武,而是云南沐王爺所創,明軍多采用。
軍士們則準備自己出征的兵器,火銃,長槍和長刀盾牌之外,還有一張簡單的被子,卷起來,背在肩膀上這并非是明軍的傳統,而是尤振武的改進,士兵們各自背被子,減少行軍車馬的使用,降低輜重,就等于是增加了行軍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