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振武令人將食物和水送給信騎。
信騎感激不盡的收了,隨后策馬疾馳,通過石橋,噠噠噠噠,繼續往西安的方向而去。
武尚忠卻還是望著潼關的方向,他不明白,為什么始終沒有老丈人尤見龍的消息,難道已經遭遇不測了嗎
用過早飯之后,原本是要拔營起行,但尤振武召來四個旗長,宣布自己的命令。
聽到全營停止前往潼關,原地在五家橋修建防御工事,四人微有驚訝,尤振武不解釋,只令他們執行命令,但對于橋頭的防守,幾處前灘工事的修建,還有兵力的配置,卻和他們四人詳細探討,聽取他們的意見。
武尚忠加入進來。就一些要點,向四個旗長傳授經驗。
很快,眾人領了令,各去忙碌,
一隊去周邊砍伐樹木、修造路障和拒馬,并尋來石頭,在橋頭壘砌石墻,以為火銃兵射擊之用;兩隊在淺灘岸邊挖掘壕溝、設置工事,最后一隊將七輛大車上的干草和一應物件都卸了下來,開始捆扎草人。
尤振武給七個車夫發了賞銀,令他們返回西安。
七個車夫千恩萬謝,趕車回西安了。
“僉事大人這是什么意思啊,不帶咱們往潼關,怎么倒在這挖溝來了”
“瞎問什么,僉事大人自有計較,還不快干”
軍士們心中疑惑,挖溝之余,小聲議論,但對于尤振武的命令,卻是毫不猶豫的執行。
尤振武往來督促,又登上石橋,遠望東方。
這一日,官道上逃難的百姓,已經是看不到了,大約能逃的都已經逃了,不能逃的,就只能留在潼關和華陰兩地,聽天由命。
但前往增援潼關的官軍依然有。
鄰近中午,一支兩三百人的老弱官軍,押著糧車,在五家橋出現,看他們的樣子,應該是要往潼關運糧。
“豈有此理。你們是哪里的兵誰叫你們在橋頭壘墻,又河岸上挖溝的”
帶隊的是一個烏紗綠袍、四十歲左右、長髯垂胸的七品知縣。見到運送營的兵橋頭壘墻,又在河岸上挖掘壕溝,他十分驚訝,騎馬來到橋邊,對正在壘墻的運送營軍士大聲喝令。
“榆林長樂堡的。”
正在傳遞石塊,依次壘墻的軍士們頭也不抬,仿佛沒有聽見,該干什么還干什么,只有一個隊官向知縣抱拳稟報。
“榆林兵”
知縣微微驚訝,又看那些挖溝的士兵,驚訝又多一些,心說榆林衛所兵什么時候也變的這般干練有素了
“你們長官在哪,我有話問他”知縣道。
尤振武得到消息,李應瑞兩人快馬來見。
“卑職火器廠副使尤振武,不知大人喚我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