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墻一米多高,正到人的胸口處,所以也叫胸墻,胸墻并非直線,而是微微弧形,距離橋頭二十五步,正好將橋頭包在其中,尤振武親自盤了一下,從胸墻處到對面橋頭,不多不少,正好是七十步,也就是說,敵人只要出現在橋頭,自生火銃就可以射擊了。
胸墻直面石橋,封死了直行的路,通路留在左右兩側,而兩側有設置路障拒馬,非有尤振武的命令,任何人也無法輕易從這里通過。
至于兩處淺灘,壕溝中倒栽尖木,又挖了很多的絆馬坑,暗夜里,若是有敵人騎兵沖上淺灘,即便是避過壕溝,也要被絆馬坑折斷馬腳。
草人也捆扎完畢,木為架,草為皮,一共作了三百多個,給它們戴上詹帽,披上箭衣,往石墻后一放,不要說夜晚,就算是大白天,離得遠了,一時也辨不出真假呢。
“馬旗長,好手藝啊。”那邊,李應瑞正在笑贊旗長馬化龍。
原來,馬化龍草鞋匠人出身,后來活不下去,翟去病到府谷縣出征,他才投入了中衛所,很多原本粗糙的草人,經過他的擺弄,立刻就像模像樣了,李應瑞忍不住贊他。
馬化龍笑“謝你的夸獎,但這不算什么手藝,殺敵建功才能好手藝。”
十輛大車上的輜重,已經全部被取了下來,紙包彈也都分發到了每個火銃兵,火藥箱和彈藥箱分置各處,以備戰斗,火兵們在尤振武的命令下,今日忙了整整一天,將剩余的糧袋全部做成了熟食,也就是炒麥。所謂的炒麥可不是后世的炒麥,而是這個時代特有的一種軍糧。
鐵鍋中不放油,倒入小麥小火慢炒,呈淺金黃色聞到麥香味,加入適量的鹽、姜、茴香。就成了炒麥。炒麥食用方便,可以干吃,也可以開水沖泡,最重要的是容易保存,不易發霉,易于消化,軍士們餓了,隨時都可以從口袋里抓出一把,喂到嘴里去。
這是明軍傳之有年的辦法。明成祖征討蒙元之時曾經發令“各軍沿途炒面每軍與小麥三斗”,當時甚至還有配方流傳“二兩白鹽四兩姜,五斤炒面二茴香”。
炒麥作出來之后,一個士兵分到了三天的口糧,隨身攜帶,也就是說,從現在起,運送營不再起火,而是要全力做戰了。
雖然沒有明說,但每一軍士都明白,所以眾人不由就緊張了起來,目光看向潼關的方向,心說難道敵人真的會從潼關殺來嗎
“檢銃”
“擦銃”
工事完畢之后,趁著天色還沒有黑,火銃兵開始在隊官的口令中,執行每天一次的檢銃擦銃的例行工作。
長槍兵和刀盾兵也檢視自身的武器和甲胄。
每一個人都認真,誰也不敢馬虎,因為一旦出了問題,從士兵到隊官,都吃不了兜著走,尤振武定下的嚴厲軍紀,可不是鬧著玩的。
而此時,尤振武已經和武尚忠,李應瑞王守奇連同四個旗長,商議好了作戰策略。
未免軍心動搖,尤振武并沒有將潼關失陷的實情告知,只說駐守此地,乃是奉了孫督的密令,時間是半天,也就是堅守到明天清晨就可以撤退。
“我知道你們心里有疑問,老實說,我也有。”
“敵人是誰,會有多少,現在還不能知道,但不論敵人是誰,會有多少,我們都要堅守五里橋,直到明日清晨”
“在此之前,如何野戰固守,我營已經進行過一次操練,但我今日還是要再說一邊守衛重點。”
“依靠工事,最大發揮自生火銃的威力。”
“橋頭防守,分中、近、貼。”
“中,七十步,敵人進入七十步,也就是出現在對面橋頭之時,自生火銃方可以開火,在這之前,一銃也不得發,哪怕敵人弓箭如雨;近,敵人沖過橋頭,進入二十五步,刀盾手投擲小型萬人敵;貼,敵人沖到胸墻前,長槍手刀盾手聯合拒阻”,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