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鑄炮廠開始修建。
說是鑄炮廠,其實就是搭建幾個簡單的棚子,土墻隔開,尤振武現在不為其他,只為一個字,快。
王徵早已經停止講學,他親自設計圖紙,帶著兒子王永春、學生劉廷夔等人,準備造一臺鑄炮廠熔鐵所需的大型畜力鼓風機。
作為一代大家,王徵對機械極有研究,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接受西方機械學的第一人,但過去多停留在學術范圍,真正實踐的機會并不多,這一次終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周器捶打黏土,準備塑泥模。
尤振武兩邊跑,就自己的所知,盡可能的探討,或者是指出一些后世已經是證明了的科學,以加快鼓風機和泥模的進度。
次日一早就有快騎來說,說榆林軍已經行到距離榆林四十里的銀州關,今日黃昏,就可以全數抵達榆林。
銀州關位于米脂,雖然是叫關,但其實就是一個小隘口,軍士只有一百余人,難以堅守,不過尤振武卻并沒有令守軍撤退,而是告訴守將傅佑,多派偵騎,但是闖軍出現,立刻急報榆林,除非是闖軍大舉攻城,否則一兵一卒也不能撤退。
聽聞榆林軍即將歸來,下午時分,都任,王家祿,尤振武,城中的文武官員以及一眾將門,都在南門外迎接。
“噠噠噠噠”
最先出現的是并不是榆林軍的兵馬,而是綏德米脂的百姓,他們扶老攜幼,挑挑背背,推推拉拉往榆林而來,中間伴著很多的車馬,想必都是大戶乘坐,一般的逃難百姓只能是雙腳行走。從綏德到榆林,兩百里的路程,他們足足走了五天,今日方算是到了目的地,很多人一看到榆林城,忍不住喜極而泣,終于,他們是走到了。
都任早已經令人在城門前撐了棚子,支起粥廠,幾口大鍋熬了稀粥,百姓們一到,立刻就可以取用。
各級官吏也已經嚴陣待命,入城前清點人數,統計籍貫和姓名,細細盤查可疑之人,防止混入闖軍奸細,然后以家庭為單位,送入城中安置。
為了安置百姓,城中的幾座廟宇,包括岳王廟城隍廟在內,都被簡單改造,臨時收留百姓,城中無人居住的房舍,都直接征用,此外還臨時加蓋了不少簡易房屋,盡可能讓逃入榆林的百姓有一個棲身之所。
當然了,被征用的那些無人房舍,是為大戶富商準備的,如果他們不樂意和普通百姓記擠廟宇里,就需要自己出錢,或者出糧換住處。
“謝大人”
有百姓喝了米粥之后感激。
兩地百姓絡繹進城。
而參將劉廷杰的父親劉彝鼎就在車馬隊中,劉廷杰和其弟劉廷夔親到城門前迎接,將老人家接入榆林。
望著榆林城,劉彝鼎十分有信心“如此雄城,定能擋住闖賊”
不久,綏德兵和米脂兵的旗幟出現了,他們在綏德知州汪鑫,千戶李淮和米脂縣令的帶領下,往榆林而來,聽聞都任老大人在門口,汪鑫急急下馬拜見,不等都任問,他就哭訴自己撤退的不得已,懇請都任老大人一定要向朝廷說明其間原因,都任溫言安慰,隨即令人送入城中。
再然后,榆林軍的前哨終于出現。
武尚忠領了五十騎為前鋒。
他身后是將近一百多輛的馬車,或載著輜重或載著糧食,又或者是鐵料,以三角旗區別,車夫揮著鞭子,車輪碾地,沿著官道,滾滾而來。
見到榆林軍帶回來這么多的物資,城門前的眾人都是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