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和李應孝的屯田營,移駐延安屯田,王學書于綏德屯田。”
眼下三月,正是春耕時機,尤振武對于屯田之事,絲毫不敢怠慢,闖軍一路席卷,大肆拷掠,以補充軍餉,現在看來,對榆林軍倒是一件好事,那些被烤死的官紳富豪,他們的田地被闖軍沒收,現在自然就落入榆林軍的手里,即便他們本人沒死,或者后入還在,聞聽消息,找榆林軍討要,榆林軍一時也是不會歸還他們的,總有各種理由拖延,總之,這三兩年,榆林軍肯定是要把他們的田地給種了。
至于那些沒有被闖軍沒收田地,對闖軍予以配合的官紳富豪,榆林軍就更有理由沒收他們的財產了。
屯田工作很快如火如荼的展開。
“南泥灣。果然是一個好地方。”進駐延安的第二天,尤振武就帶了人,親自來到南泥灣,和后世初期,南泥灣一片混亂,土地荒蕪,需要重新開墾不同,此時的南泥灣還水草豐茂,植被樹木都還沒有被破壞,是延安府最好的良田區,這其中,一半是秦王的地,一半是各個官紳的,經過統計,大部分都可以被榆林軍收入囊中。
黃河防務之外,另一個就是對闖軍反撲的預防,劉廷杰以為,不如一鼓作氣,直搗西安,不給闖軍喘息的機會,但尤振武不同意,兩個原因,榆林軍的實力遠沒有到拿下西安的程度,不說山西河南的闖軍援兵,只說西安堅固的城墻,就是榆林軍的勁敵,即便拿下了,在闖軍的反撲之下,也是不能堅守的,其次,榆林軍剛接收了這么多俘虜,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消化整理,收為己用,在完成這一切之前,不宜大戰。
眼下最實際的任務,就是穩固陜北,然后徐徐圖之。
所以,尤振武在延安只三件事,一,練兵,二,修建延安火器廠火炮坊,將榆林火器火炮的技術骨干,全部抽調到延安,三,抓屯田。
當然了,還有第四件大事,那就是準備外交工作。
所謂的外交,指的自然就是闖軍。
如果能不戰,尤振武自然不想再和闖軍戰了,因為接下來雙方將會面對同一個強敵,休兵罷戰,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暗中結為同盟,是為雙方最為明智的選擇。
但闖軍頭領不是穿越者,不會知道歷史的走向,在目前他們氣勢高漲,即將拿下京師,問鼎天下之際,他們豈會吞下這場大敗?
所以,他們一定會反撲的。
果然,在退回西安,得到河南闖軍袁宗第的支援后,田見秀和劉方亮就謀劃對陜北的反撲,尤其劉方亮,對于榆林失敗,他自請辭去磁侯,降為果毅將軍,李自成雖然沒有準,但他堅決不再以磁侯自稱。
“不擊敗榆林軍,收復延安,我劉方亮有何臉目再見大順王?”劉方亮立誓,不過現實卻并非容易,召集兵馬,籌集糧草,都需要時間,直到北京的大消息傳來,準備工作都沒有完成。
這一天,已經是三月二十九。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