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市正在展開緊張的災后重建工作。
連續數日,電視上都在播放著關于青陽市恢復生產建設的利好消息,在緬懷逝者的同時,青陽電臺也在倡導百姓們盡快復工復產,投身到災后重建的工作中去。
自打李良從山里回來以后他就待在了家中。
將近半個月的時間過去,在所有人的努力下,青陽的秩序正在逐步恢復。
這天晌午。
張愛玲笑瞇瞇的提著幾個大袋子回了家。
“政府又來送蔬菜了”李忠德到門口幫老伴兒接下了手里的袋子。
張愛玲眉開眼笑“那可不咋的,不光是蔬菜,還有肉呢。”
在軍警協同的管理之下,城市正在逐漸恢復秩序,比如近段時間政府考慮到百姓的存糧問題,便按照居住區域人口比例依次發放救濟糧食,頗有一種古代開倉賑災的意思,也正是因為解決了溫飽問題,老百姓有了安全感,社會才得以穩定下來。
屋子里。
蘇琴正在檢查李良的暑假作業。
雖然短時間內不一定能開學,但作為母親,她也不能太放縱兒子的功課,所幸李良的自覺性從來不需要她操心,李良早早就寫完了暑假作業,至于作業上的答案對不對,還需要蘇琴再檢查一遍。
李良在床頭看書。
蘇琴在寫字桌前檢查作業本。
這些作業都是青陽附小的四年級科目,不算太難,諸如練字本之類的作業,李良寫的很好,寫出來的字比她這個成年人還漂亮,漂亮的很可能會引起班主任誤會,誤以為是她這個家長代筆寫的,這倒不算多大問題,但是有關理解的語文作業就變得麻煩了起來。
這孩子似乎從不知道妥協。
出題人編撰出來的題目,是為了詢問學生正確答案么不,出題人想要的只是自己想要看到的答案,就比如蘇琴翻看語文暑假作業時看到的這一段,在一道描述三國演義的理解題中,題目讓學生描述張飛為何會被刺死,以及從這件事中學會到了什么道理,李良寫下的答案,令蘇琴無言以對。
提問張飛為什么會死
張飛會死是因為動脈血管破裂,失血過多,傷口縱深太大來不及止血,引發失血性休克,最終心肺系統衰竭導致死亡。
提問從這件事中學習到了什么道理
人被殺就會死。
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要像大人一樣,搖頭晃腦著講出人生的大道理,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樣的答案才能拿到分數,這些涉及到思想的題目,李良從來不會按照出題人想要的答案去寫,只會按照自己的理解作答。
哪怕會得零分。
“雖然看上去好像是這么回事”
涉及到某些專業領域的知識,蘇琴也不好說李良寫的對不對,但作為一名在職語文老師,她還是忍不住把李良叫了過來“你這道題寫的答案我不太明白,你過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