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的引力差距就像是一頭大象和一個普通人拉河一樣。
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普通人被拖著跑。
除此之外,目前的天文學界,并沒有任何的證據能表明參宿四是一個雙星系統。
過去幾十年對于參宿四的觀察和觀測,從未發現它有伴星存在的痕跡。
所以劉軒并不是很看好存在另一顆恒星在參宿四的氫包層里面圍繞著參宿四內核旋轉這一說法。
他覺得可能性最大的,要么是氫包層劇烈活動導致的觀測數據異常,亦或者,這位小師弟的計算公式有問題。
徐川沉思了一下,問道“如果是這樣的一個雙星系統的話,那它應該是有回歸周期的對吧。”
“就像月亮圍繞地球轉動每個月都能回歸月圓一樣。”
劉軒點了點頭,道“如果這種穩定的物理雙星系統真的存在的話,小恒星是肯定有回歸周期的。”
“只不過我們無法確定這顆假設存在的小恒星圍繞參宿四轉一圈需要多長的時間。”
“可能是一周一個月也有可能是一年亦或者十幾年”
徐川“能計算出一個大致的時間嗎”
劉軒苦笑了一下,道“不知道,從沒人想過,也沒人試過,因為缺少必要的數據。”
“你知道的,一顆星球的公轉速度取決于它公轉的恒星引力大小,以及距離”
劉師兄話沒有說完,徐川就明白他的意思。
這是物理學的基礎。
萬有引力和質量成正比,質量越大,引力越強,與距離成反比,距離越遠,引力越小。
比如地球受到太陽引力,在向太陽靠近時,由于太陽自身具有自轉,從而引起了地球隨它的引力公轉。
而在公轉的同時,地球與太陽之間產生了離心力。離心力與太陽萬有引力產生了抗衡,這種抗衡與距離太陽遠近形成正比。
離太陽越近,引力就越強。
為了不被恒星的引力直接吸引到恒星里面去,那么行星公轉速度就會越快,從而形成更大的離心力對抗太陽引力。
最終能穩定下來的星系,星球之間的離心力和萬有引力都處于平衡牽制狀態。
這也是為什么地球不會被吸到太陽里面去的原因。
按照這種定理來進行逆推,在確定了距離和質量等一些條件后,是可以推算出行星的公轉速度的。
但現在問題就在這,假如參宿四的氫包層里面真的有一顆小恒星,那么它距離參宿四的內核有多遠,質量有多大,沒有人能知道。
因為人們觀測到參宿四的時候,它就已經是晚年了,早已經吞噬掉了這顆可能存在的恒星。
所以根本就沒法計算這顆伴星的質量與公轉速度等辦法。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