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對撞機產生屬于數以萬億計算的數據,而這些數據中的絕大部分都會被超級計算機經過篩選后拋棄。
而剩下的部分,則會經過再次整理后送到數據庫中,供物理專家申請使用。
這次的實驗,第一批申請對撞數據的,自然是華國的三所高校。
這是已經預定了的事情。
畢竟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是徐川計算出來的,他有一定的建議權和處理權。
不過除了華國的三所高校外,也有其他的高校和實驗室同樣申請了對撞數據,且獲得了批準。
這或許會讓人覺得有些有失偏頗,但在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如果這次研究出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是米國學者或者歐洲學者。
在他們獲得第一批數據使用權時,華國也可以申請第一批的實驗數據進行處理。
當然,能不能搶到就不一定了。
畢竟有這么多的物理學家,對于感興趣的項目,大家都會申請,申請后會根據你的貢獻和以往的研究進行分配。
除此之外,兩組或者三組不同的研究機構計算的數據可以用來互相驗證,確保數據的正確性。
盡管獲得署名權的永遠只有第一個提交驗收報告且獲得通過的小組,但在就是這么現實與殘酷。
實驗結束,經過超級計算機處理過后的對撞數據下發到申請了這次實驗數據的小組手中。
除了南大、華科大、交大這三所高校外,這次申請到了對撞數據的還有米國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日耳曼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的人員。
畢竟有了徐川的理論計算數據,這次發現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現象的概率很大,沒道理不進來分一杯羹。
三個小組,如果按照實力來算,米國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排第一、日耳曼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排第二、華國的三所高校排第三。
不過相對而言,南大有此前分析希格斯與第三代重夸克的湯川耦合對撞數據的經驗。再加上徐川還是理論計算數據的作者,可以說注定了其他兩家實驗室和研究所是來陪跑的。
數據分配下來后,國內三所高校組成科研小組立刻展開了工作。
三名院士一名菲爾茲獎候選人數名正是研究員的超豪華陣容在,再加上隨時還有博士生,博士后,甚至是大學教授作為后備能源,注定了這次的實驗數據分析數據能快到飛起。
在加班加點的狀態下,僅僅不到一周的時間,完整的達里茲圖便全部繪制了出來。
達里茲圖繪制完成,檢查一遍確認無誤后,徐川和三位院士甚至都來不及慶祝,第一時間就向的提交了驗收報告會的申請。
雖說知道其他兩家實驗室不可能這么快就將成果做出來,但肯定依舊擔心。
畢竟這要是讓其他實驗室搶了這次的成果,那就坑爹了。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