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眼前的這個青年,祁中興心里有著敬佩。
作為一名核能工作者,他知道核這種東西到底有多危險。
年輕的時候,他曾參與過兩彈的制造,兩彈功勛鄧老先生就因感染核輻射而去世,臨終前連尿液都已經產生了極強的放射性,整個人痛苦不堪。
而那時候,鄧老先生遭受到的僅僅是尚未完全啟動鏈式反應的核彈碎片的輻射照射。
對比之下,核電站中取出來的乏燃料棒的輻射強度更高,十倍都不止。
對這種危險性達到極致的物品進行研究,不說能否成功,光是這份勇氣,就值得讓人敬佩。
一旁,徐川倒是沒想那么多。
對于核廢料的研究重新利用,這是他上輩子就已經完成的工作。
要說危險性,的確有,但并沒有祁中興和其他人想象中那么夸張。
核廢料的污染性的確很強,強烈的輻射也很可怕,但并不是沒有應對辦法的。
比如使用防輻射混凝土,鉛、鋼鐵等重金屬材料來做容器,保存核廢料或者防輻射。
比如鉛,之所以能隔絕輻射,在于它結構排列緊密,密度很大;可以有效的防止射線穿過,能很好地阻擋x射線和各種放射性射線。
在醫院里,大夫作x射線透視診斷時,胸前常有一塊鉛板保護著;在原子能反應堆工作的人員,也常穿著含有鉛的大圍裙。
這是各國目前用于保存核廢料或者防輻射的主要辦法利用材料的高密度來對抗強輻射沖擊。
理論上來說,只要是密度大的材料都可以用于防輻射。
比如鋨金屬,它的密度就比鉛大不少。鉛是113437g3,鋨是2259g3,要高出一倍多。
用鋨制造防護服,理論上來說會比鉛更好,但對應的,這樣的一套防護服,穿起來恐怕好幾噸。
再加上鋨比鉛貴重多了,這導致它并不適合用作防輻射材料。
相比之下,幾塊錢就能買到一斤,便宜又能起到作用的鉛,無疑更加合適。
但對應的,傳統的鉛材料在應對核輻射時,同樣有自己的缺點。
比如目前的鉛屏蔽材料在使用上存在較難包裹、作業人員受照劑量高、屏蔽的安全質量及效果難以保證等等問題。
這些缺點讓鉛材料很難完美的應對核輻射的沖擊。
而在這種傳統的對抗思路上,徐川調整了應對輻射沖擊的思路。
他不再去考慮使用傳統的高密度材料來應對輻射沖擊,轉而將目光投向了其他領域。
核輻射之所以那么可怕,是因為它可以使物質引起電離或激發。
歸根結底,核輻射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另一種能量狀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攜帶高能的微觀粒子流。
這些高能粒子具有極強的穿透力,核結構材料的晶格原子受其撞擊后,被撞原子會產生離位現象,同時原晶格陣點位置變成一個空位。
由于這些大量輻照缺陷的存在,當核能用材料受外載發生塑性變形時,其內部位錯的運動將受輻照產生的缺陷的影響,從而較大程度地改變其力學性能。
比如硬化、脆化、蠕變、疲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