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川從高弘明手中接過通知文件,一邊看著一邊點頭道“秦部長請說。”
“首先是關于項目選址,咱這邊商議后暫時篩選出了四個地點,分別是濱城、津城、魔都、深城。這四個城市徐教授您看看哪個合適一點或者如果您有建議和想法的話,也可以提出來,咱們一起商議一下。”
聞言,徐川抬頭看了眼秦安國,沉吟了一下后開口道“可以放到金陵嗎”
對面,秦安國和高弘明聽到這個回答都明顯的愣了一下。
回過神來后,秦安國開口問道“核工程一般不都是靠海的嗎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需要大量海水來完成降冷循環什么的吧”
徐川笑了笑,道“這是慣性思維了,核電站什么之所以建在海邊,是因為需要大量海水來反應堆釋放熱量發電之后的余熱帶走。”
“此外,沿海一般都有持續的風力,有利于氣體的擴散。內陸地區的放射性氣體容易在當地積聚,造成核污染。”
“而可控核聚變雖然也需要降溫,但它并沒有核輻射一類的風險,畢竟它的聚變原料是氘氚這兩種無害物質。”
“并且不需要像核裂變發電站一樣將燃燒原料一次性填入反應區,它更像是火力發電站一樣,反應堆中需要多少燃料就補充多少。”
頓了頓,他接著道“至于降溫,海水能做的事情,澹水自然也能做,金陵在長江的中下游,有著充足的水資源。”
“而且金陵也算大型工業城市,對于電量的消耗也相當大,再加上蘇省的其他城市同樣需要大量電能,我覺得建在這里也是可以的。”
徐川笑著解釋了一下,不過他還有一個理由沒說的是,上面選的那四個城市距離他目前居住的地方都有一定距離,每次來回都要耗費大量時間在路上。
這是他之前主持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項目時發現的問題,他從南大這邊跑去啟東都要好幾個小時,更別提濱城、津城那些地方了。
關鍵是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明明他只要坐車就行了,但在路程上,他卻靜不下來做研究什么的,別說搞研究了,就是單純的看書都很難沉浸進去。
所以每次旅程,對他來說都可以說是在浪費時間。
如果可以,徐川真不想因為可控核聚變工程到處跑來跑去的,安安靜靜呆在金陵這邊就成了。
當然,這個理由他就沒說了,說出來有種給人太任性的感覺。
對面,秦安國點了點頭,道“行,您的建議我這邊先記下來,等回去后再開會商議一下,如果沒什么問題確定修改選址的話再和您聯系。還有其他方面的要求或建議嗎”
徐川想了想,道“彭鴻禧教授現在還在水木大學任職嗎”
秦安國“這個我不太清楚,不過可以幫忙查一下,是想要邀請彭教授加入可控核聚變項目嗎”
徐川點了點頭,道“彭教授是咱們國家核能領域的奠基人之一,更是開辟并發展華國粒子束慣性約束聚變研究的主導者,如果能邀請來,那再好不過了。”
老實來說,將彭鴻禧這位已經八十來歲的老人拉過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盡管華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算得上是世界頂尖一檔的,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國內的眾多大學其實并沒有開設可控核聚變這門專業課程。
目前在國內從事可控核聚變領域研究的人員,基本都是從等離子體物理、核物理、高能物理等領域轉方向跨行業過來的。
而彭鴻禧院士則是華國核聚變領域的真正元勛級別人物。
如果不是真的找不到什么合適的人選,徐川也不想去麻煩他老人家,畢竟這位老人今年已經滿了八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