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彭鴻禧院士的學生,之前在核廢料重新利用項目中擔任負責人處理日常事物的韓錦教授,相對來說還是太年輕了一點。
之前在他的帶領下主導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項目的日常工作沒什么問題,但要他撐起可控核聚變這種超級工程,就難了。
可控核聚變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的技術難點涵蓋從等離子體物理到材料研究乃至信息技術研究方方面面,需要繁多的研究單位的通力合作。
可以說這種超級工程需要協調資源和東西實在太多了,在國內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歷和名望,是沒法完成的。
思來想去,徐川也只能再邀請一次彭鴻禧院士。
一旁,高弘明聽著兩人的談話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他知道這位徐教授的能力大,但沒想到能量會大到這種地步。
如果是其他的學者,在上面給出了四個選址后,基本只會從四個選址中選一個。
沒想到這位直接提出了異議,更沒想到的是,秦部長竟然直接答應了下來。
雖說還是回復的要回去開會商議一下,但這個商議在他看來也就基本就是走個流程的事情而已。
老實說,高層挑選這四個選址還是有道理的。
這四個選址都是重要工業基地的核心城市,比如濱城,是遼中南工業基地的核心城市,比如魔都,是滬寧杭工業基地的核心城市。
而且這些城市都靠海,核電站這里工程設施優先選擇靠海的城市已經算是潛規則了,不僅僅是國內,放到全世界也基本都是這樣選擇的。
畢竟方方面面來考慮,沿海城市的確更加方便。
然而可控核聚變這樣的一項超級工程,投資少說也是過百億的大型項目,選址方面被眼前這位徐教授一句話就改變了。
這份能量,在國內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沒一點問題。
別墅的客廳中,三人聊了一會后,秦安國準備起身告辭離開。
今天過來一方面是介紹高弘明給徐川認識,另一方面則是聊聊選址、投資預算、人員要求等方面相關的問題。
這些都已經得到了答復,他也就不準備再耽誤這位徐教授的時間了。
送走兩位科學技術部那邊的人后,徐川將精力放回了對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中的超高溫等離子體湍流建模上。
在理論基礎已經被他完善了的情況下,為等離子體湍流建模對他來說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徐川忙碌著自己的研究。
在建模中間,他收到了高弘明的回訪,經過商議,可控核聚變工程的項目選址最終落在了金陵。
至于具體選址,目前正在和金陵市這邊的政u商議。
金陵的市領導們收到這個消息后驚的下巴都差點掉了一地。
百億級的投資,可控核聚變這種國家超級項目突然落戶金陵,對金陵來說簡直就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