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運行中,它會產生與氘氚等離子體有較大差異的電磁輻射和微波數據。”
“相比較龐大的氘氚原料本身所產生的信息來說,氦雜質所產生的信息量毋庸置疑要小很多,但通過觀測氦雜質的數據,可以對整個聚變堆內的等離子體湍流進行推導。”
“這樣一來,我們獲得的數據就是相對精準的了。”
徐川解釋,彭鴻禧思索了一下,恍然就明白了過來,他眼神中帶著一絲興奮的神色,接過話題繼續道
“最關鍵的是,氦本身就是氘氚聚變的產物,也不會參與氘氚聚變中,因為如果要聚變氦原子的話,溫度至少要達到十億度以上。”
“這樣一來,它并不會干擾到氘氚等離子體的聚變反應,因為氘氚聚變的溫度達不到這個高度。”
“而且是因為伴隨著燃料加入,隨著偏濾器排除,它幾乎可以全程監控整個等離子體湍流的運動狀況。”
“唯一的缺點是要精確的分析這些氦原子傳遞回來信息量回很麻煩,它不像氘氚等離子體的信息一樣可以做唯像處理。”
“但對于你來說,這并不是什么難事。”
“因為你已經解決了ns方程,有能力甚至已經對反應堆腔室中的等離子體湍流做一個數學模型來進行預測控制。”
“至于計算量,那是超算的事情,只要超算的性能足夠,那就可以解決這些麻煩”
喃喃自語似的敘述完這些,彭鴻禧抬起頭看向徐川,眼神熠熠閃爍著激動。
老實說,通過在氘氚燃料中增加雜質來收集雜質的電磁波做到精準判斷等離子體湍流的狀態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來了。
但在以前,沒人能做到。
無他,因為根本就計算不出來。
就算是有人能對其做一個數學模型,也無法長時間的去控制等離子體湍流的運動。
因為流體系統是混沌的,對初值極度敏感,現實中的流動你給不出精確的初值,微小擾動也是不可避免的,這些都會被放大,以至于產生不可預測的結果。
在以往,等離子體湍流的運動可以說是一個完全的混沌體系,沒人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演變成什么樣子。
而現在之所以可行,是因為眼前這位已經搞定了理論基礎。
他解決了ns方程,并利用成果針對性的做出來了一份數學模型,有了這份基礎,再通過這種方法就能完成計算了。
這就是理論先行的好處了。
這種頂級前沿的理論突破,帶動的科技發展,在這一刻體現的可謂是淋漓盡致。
更關鍵的是,這還僅僅是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九牛一毛。在流體力學領域的更多的進步,會隨著時間一一出現。
包括航天、氣動、武器設備等各種涉及到流體力學的領域,都將隨著ns方程的破譯而迎來飛躍式的發展。
亦如當年那位讓國家握緊了手中劍一樣,這位同樣擁有著帶動一個領域甚至一個國家往前走的能力。
盯著徐川看了一會,彭鴻禧忽然輕輕的感慨了一聲“國家有你,何其有幸”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