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天文物理學、材料學等領域同樣有著他的聲音。
時至如今,不管他是否愿意,他所面向的方向,已然成為了未來的一角。
當然,對于徐川來說,他還是愿意肩負起這份責任的。
畢竟這也是實現他夢想的必經之路。
星海號的載人登月工程初步結束后,徐川就暫時先從下蜀航天基地回到了星海研究院。
在生活助理唐思佳的建議下,他選擇了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修養一周的時間,并順帶對身體做個全面的體檢。
畢竟登月工程持續了接近一年的時間,持續的忙碌容易積累下一些不易察覺的積勞。
不過沒兩天,徐川就發現自己是個根本閑不下來的命。
載人登月工程完成,他腦海中有關于月面生物圈工程的計劃就冒出來了。
雖然如今他們的航天史才堪堪起步,但這并不妨礙他在腦海中構思那張由武煒華院士提出來,由他進一步推進的藍圖。
相對比武煒華院士提出來的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修建一座屬于華國的生物圈三號來說,他對于在月球上修建一座月面生物圈工程更感興趣。
在地球上修建生物圈三號,終究只是模擬外太空和外星的環境,做不到一模一樣。
但在月球上就完全不同了。
無論是光照,亦或者低重力,真空這些條件,都是實打實的的真實環境。
尤其是在月面南極的富鈦金屬礦脈發現后,月面生物圈工程的可行性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提升。
水資源、金屬資源、基礎材料如二氧化硅、硅酸礦石等等,這些搭建月面生物圈的基礎材料已經有了著落,可行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當然了,可行性是可行性,理論也只是一句話的事情。而想要真正將其變成現實,卻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甚至,這可能并非華國一個國家能做到的事情。或許,華國有足夠的能力來支撐這樣一個龐大的項目,但毫無疑問,這種對全人類都有益處的項目,聯合更多的國家參與進來,會更加的劃算。
畢竟,月面生物圈工程并沒有太多太頂尖技術,也不會立刻就對國家的發展起到質的飛躍。但它的投資,卻是以千億為單位進行的。
在已經啟動了大型強粒子對撞機項目、太空競賽活動這兩個千億級工程的基礎上,徐川覺得還是有必要替國家考慮一下經費方面的工作。
畢竟就算是再有錢,也不是這樣揮霍的,能從其他國家手中劃拉出一些經費,投入到這個對全人類都有益的項目中,還是很不錯的。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