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材料學中,差一點點有時候就是差了無窮大。
因為材料科學實驗通常依賴于非常具體的實驗條件,包括溫度、壓力、濕度、化學品純度等,即使是微小的變化也可能導致結果的顯著差異。
而即使具有相同的實驗設計,不同實驗室使用的設備和材料的差異也可能影響實驗結果。
更何況,在對面隱藏了部分核心實驗步驟的情況下,其他研究人員更難以精確復制這些實驗。
就算是混合碳鈉氮摻雜材料對于單斜伽馬相硫有穩定性,要想將其推進到能夠工業化生產鋰電池的標準,難度同樣很大。
這有些類似于核武器的生產,所有的步驟都擺明在那里,但能制造的國家至今都只有那些而已。
不,站在材料學研發的角度上來說,要想從這條路線上繼續推進單斜伽馬相硫的穩定性,繼續解決鋰硫電池中的多硫化合物擴散問題和穿梭效應,難度可能比制造核武器還要大。
畢竟核武器的難制造,難的不是原理,是原料及制造設備的獲取。
而推進混合碳鈉氮摻雜材料對于單斜伽馬相硫的穩定性,他們需要去嘗試無數種變化和方式。
溫度、壓力、濕度、化學品純度、摻雜手段等等,任何一個量的變化都是未知的。
正在這時,特里薩阿奇爾忽然想起了什么,眼神中的失落忽然轉變成恐懼和絕望,以及一些惶恐。
因為他的關系,太平洋對岸的那個徐教授公開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會對米國專利局提起國際訴訟。
這并不是關鍵,關鍵點在于他宣稱在國際專利訴訟結束前,他及他名下的所有研究所和實驗室,將暫停和所有駁回專利申請相關國家的合作。
而這其中,包括了人工sei薄膜專利、高溫銅碳銀超導材料、改進型超導材料、高品質石墨烯,等離子體湍流數控模型等各種材料和工具。
這意味著,米國如今使用的絕大部分鋰離子電池、正在修建大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各大實驗機構和研究所從對方手中進口的高品質石墨烯都將陷入了停工或斷絕原材料的境地。
而這些東西,絕大部分都沒有替代品。
包括高品質的石墨烯材料,就如同芯片一般,華國同樣也能生產制造中低端的芯片,但尖端的芯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高品質的石墨烯也一樣,盡管米國本土或者其他國家能生產,但也僅僅是小部分而已,大批量的高品質石墨烯生產技術依舊是市場空缺的。
這還僅僅是石墨烯,有著一定的替代品。
而人工sei薄膜專利、改進型超導材料這些無可替代的技術和材料,才是真正的大坑。
如果他能夠順利的研發出來鋰硫電池技術,那么這些坑自然會有人去幫他處理。
但如果鋰硫電池無法在他手中展現的話,那這些大坑造成的損失,恐怕都會被按在他的頭上。
如果這些事情成真,他或許就不是丟掉工作那么簡單了。
圣昆廷的監獄里面的牢飯,甚至都是最輕的后果了。
與此同時,另一邊。
華國,金陵。
川海材料研究所中,專門負責國際專利申請的部門領導也從國外趕了過來。
“抱歉,徐院士,樊總,我辜負了你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