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次,鋰硫電池的研發讓這個化學材料計算模型重新映入眼簾,讓徐川覺得也是時候對其進行一次更新換代的理論處理了。
看著桌上雜亂的稿紙和各式各樣的論文,徐川長舒了口氣,手指交叉折疊抵在下巴上,陷入沉思中。
雖然材料的研發一直都是上輩子他的研究重點方向,不過要想為化學建立起一套精準有效且普遍適用的計算模型,依舊是一個可以說難以找到方向的事情。
計算化學是理論化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目的是利用有效的數學近似以及電腦程序計算分子的性質。
例如總能量、偶極矩、四極矩、振動頻率、反應活性等,并用以解釋一些具體的化學問題。
在為川海材料研究所編寫的化學模型上,徐川就是這樣做的。
但這并不影響他覺得這條路很難完全走通。
因為任何化學方法的計算量,都會隨電子數的增加成指數或更快的速度增長。
所以大尺度的復雜化學體系幾乎無法做到精確計算,除非研發出傳說中量子計算機,而且還是得成熟體系的那種,在配合上相當精確的理論方法進行計算才有可能做到。
川海材料研究所目前擁有的化學材料計算模型就是這樣的。
隨著各種分支模塊和相關數據的添加,如今的數學模型已經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了。
要不是早先就建立起來了大型超算中心,否則如何運行這個模型都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事情。
“如果說,傳統的化學理論很難走通計算化學這條道路,那嘗試一下量子化學如何”
手指交叉,兩根大拇指抵住下巴的徐川瞳孔散發無神,腦海中思緒飄到了另一個領域和方向上。
化學的研究對象是歸根結底是電子、原子核等微觀物理間的相互作用。
而微觀物體的運動規律,要說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在20世紀30年代發展起來的量子力學。
或許,量子化學的研究方法,會比傳統的理論化學更適合研究計算化學。
而且,更關鍵的是,建立量子化學的是多體方法和計算方法。
這兩者的基礎在化學鍵理論、密度矩陣理論、傳播子理論,以及多級微擾理論、群論和圖論等等,大部分都在數學領域
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徐川臉上頓時帶上了一抹笑容。
如果說在傳統的化學上,他對自己沒什么信心的話,那么在數學上,沒有人會比他更適合了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