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需要考慮每一種材料的搭配組合,需要每一項反應之間的參數系數,還需要考慮它的導電性、化學穩定性和壽命等各方面的東西。復雜程度可謂是指數性上升的。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思忖了一下,開口道“方向路線最終可以交給實驗數據和計算模型的結果來解決。”
“不過相對比電解液等路線,我個人更看好膜路線一些。”
頓了頓,他接著道“當然,現在的關鍵是研究所這邊配合網絡科技公司那邊先將數學模型做出來。等模型做出來,有了足夠的數據我們自然可以通過實驗數據來進行分析。”
正如他自己剛剛說的一樣,對于鋰空氣電池的研究方向,他并沒有什么太多的研究,也不清楚鋰空氣電池的研究方向。
按照上輩子的發展軌跡,這項技術在2035年之前也都沒什么進展。再加上他本身就沒怎么進入過這一領域,現在鋰空氣電池領域的研究,只能按部就班的走了。
好在川海材料研究所經歷了這些年的發展,在鋰電池領域已經有了一定底蘊。
盡管這份底蘊比不上那些老牌研究所實驗室,但結合電化學的微觀實質反應過程的量子理論,選擇一條合適的研究方向并不是什么問題。
對面,大師熊樊鵬越微蹙著眉頭,開口道“如果是這樣的話,在前期的實驗中,我們要將不同路線的鋰電池研究都進行大量的實驗,以獲取到足夠的數據填充模型。”
“這樣一來,對于經費的消耗恐怕不是一個小數字。”
通過模型來尋找方向自然可以,但是這條路是基于大量的實驗數據分析的。
而每一份實驗數據,都需要通過實驗來獲取,實驗并不難,但難的在于大量的實驗對應的大量經費,經費才是關鍵。
徐川點了點頭,道“這個我知道,這雖然是最笨的辦法,但也是最穩妥的辦法。”
“至于經費,如果能夠解決鋰空氣電池難題,投入再多也是值得的。這個你不用擔心,我會的。”
對于科研而言,經費的投入是必須的。
沒有什么比搞科研更費錢了,但也沒有什么比科研成功更賺錢了。
鋰空氣電池是一個無比龐大的市場,只要能在這個上面占據先機,甚至都不用壟斷,就足夠收回成本并帶來大量的利益了。
樊鵬越點了點,思索了一會后開口道“行,我會安排好這件事的。年前做好前期的準備,年后差不多就可以正式開啟相關的項目。”
“對了,鋰空氣電池的研發,你參加嗎還是按照鋰硫電池的研發來”
徐川思忖了一下,回道“看情況吧,如果到時候我有時間的話。”
他手中的事情很多,鋰空氣電池雖然很看好,但算算時間,明年星城那邊正在修建的大型強粒子對撞機可能要完工了。
相對比之下,這個更重要,他還真不一定能抽出時間來研究鋰空氣電池。
畢竟無論是暗物質還是引力子,都涉及到物理學乃至整個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也都是他更感興趣的領域。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