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徐川公開到arxiv上的論文,在學術界中的的爭論也是愈來愈激烈。
由于刪減了一些東西的關系,導致這篇論文在學術界中并沒有像以往一般發出來就讓人或者說讓大部分人直接信服。
有不少人覺得論文中有不少的地方那位徐教授只給出了結果,卻缺少了一些必要的論證,覺得論文的正確性有待商榷。
畢竟結果雖然重要,但對于科學尤其是理論這種來說,論文的論證過程更重要。
缺少了論證過程
也有不少人相信這篇論文會給化學界,尤其是電化學界帶來一個全新的未來。
至于論文中那些缺少必要論證,只直接給出了結果的地方,他們給出了一個很巧妙的解釋方法。
正如1859年黎曼向柏林科學院提交的那篇論小于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一般,黎曼在文章中給出了眾多的論證結果,但卻省略了那些論證的證明過程。
這也導致了他那些“證明從略”的地方有些花費了后世數學家們幾十年的努力才得以補全,有些甚至直到今天仍是空白。
而在徐川教授的論文中,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不少人相信這些被忽略了的地方那位徐教授心里是已經有答案的,只不過或許是他對化學不感興趣,亦或者是他覺得這些東西太簡單了,沒必要寫出來。
學術界的爭論不休,讓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到了這篇論文。
而針對這篇論文,sce期刊的編輯找到了13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的馬丁卡普拉斯教授。
如果說在化學界還有哪位學者最有可能率先弄懂徐教授的論文的話,那必然是他了。
卡普拉斯教授主要研究是在核磁共振譜學、化學動態學、量子化學和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動力學模擬方面。
因給復雜化學體系設計了多尺度模型,提出了有關耦合常數和二面角之間關系的卡普拉斯方程而獲得了13年的化學獎。
如果說徐川的論文或許可能完全打開電化學微觀層面量子理論解釋的大門。
那么由卡普拉斯教授設計復雜化學多尺度模型則是經典物理與量子物理學兩大領域的聯合,就是最初給這道微觀層面的大門打開了一絲縫隙的人。
包括徐川在研究電化學微觀層面量子理論的時候,也研究和應用了不少卡普拉斯教授的理論。
sce“卡普拉斯教授您好,我想請問一下,您是怎么看待那位徐川教授最近公開在arxiv上的電化學的微觀實質反應量子理論及鋰空氣電池機制探索這篇論文的呢”
馬丁卡普拉斯沉吟了一下“這是一篇相當精彩,精髓的論文,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電化學反應的微觀變化,并且創造了一份完善的量子化學理論,將電化學的反應過程全部概括了進去。”
sce編輯“您認為他是對的”
卡普拉斯“對于這篇論文是否正確,我無法給出答案。不過從個人的角度上來說,我很看好它。”
“它解決了我心中很多的疑惑,回答了我不少在電化學領域的問題。不過至今我仍然沒能完全弄懂這篇論文,且對于其中一些結論有著不解。”
“我不知道徐教授到底是怎么得到這些結論的,因為他在論文中省略掉了不少本應該寫上的論證過程。這讓我很是困惑。”
“如果可以,我很希望他能夠召開一場報告會,對這篇論文進行一個整體的講解,哪怕是報告會在華國舉辦,我也一定會乘坐飛機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