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sid超導量子干涉磁力儀實驗室中,在徐川的安排下,磁極化子電磁護盾生成器開始了新一輪的實驗。
從星海研究院那邊定制運送過的高頻輝光板部署在干擾源和測試裝置之間,在接入電源后,高頻輝光的板中的惰性氣體被迅速電離,散發著藍紫色和粉紅色的不同光芒。
這是氬氣和氦氣在電離后形成的顏色,目的是為了方便觀察等離子體在磁極化場中的受影響狀態。
一開始的時候,這些高頻輝光板中的等離子體均勻的分布在玻璃板內,靜止不動。
而當磁極化子電磁護盾生成器開始運作的時候,輝光板內的等離子體仿佛磁場中的鐵屑一般,受到了磁力的影響開始緩緩的流動起來。
藍紫色、粉紅色的惰性等離子體在這一刻仿佛擁有了形狀一般,如同絲絲縷縷的彩虹,在輝光板內流動著。
「磁極化場生成穩定,各項指標已達到要求。」
實驗室中,研究人員的匯報聲在徐川和歐陽振兩人耳邊響起,徐川點了點頭,下達了指令。
「開啟高功率微波攻擊。」
「收到!」
攻擊實驗正式開始,實驗室中的工程師在做好了準備后陸續撤離,剩下的工作交給了智能化設備自行處理。
這是一條軟硬結合的路線,通過傳感器和先進的數學算法,相關的設備可以對高功率微波、輻射、電磁波等各種威脅進行實時監測和做到及時的防護。
隨著工作人員完成了最后的調試,高功率微波設備也正式開啟,朝著正在運作的輝光板與測試裝置襲去。
透過監控設備可以清晰的看到,在高功率微波設備開啟的一瞬間,輝光板內的彩色等離子體閃耀了起來。
這是因為當高功率的微波和電磁輻射在進入這團等離子體云后,里面的呈中性的漿狀電子就會爆發出能量,從離子狀態中脫離出來,成為自由電子。
而隨著高能電磁波的持續,越來越多高能的自由電子也會瘋狂撞擊其它電子—離子單元,從而使更多的電子脫離出來,這些被撞出的電子在被電磁場加速后,也轉變成了「炮彈」的角色,形成鏈式反應,等離子體內的自由電子越來越多,且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
這便是電子雪崩效應。
正是因為電子雪崩效應,等離子體攔截高能微波、電磁波和輻射的攻擊才能夠成為現實。
因為當等離子體內積聚足夠多的自由電子后,從宏觀性質上來看,它整體就與金屬很像了。
這樣一來,輝光板內的等離子體就相當于一張可以屏蔽電磁場的金屬網了。
而磁極化子場則在這一過程中擔任著穩定和控制等離子體墻的職責。
如果沒有前者,針對高功率微波和各種輻射的攔截效果會降低很多,如果沒有后者,輝光板中的等離子體在遭遇到入射微波和輻射后則會四溢散開,難以起到防御的作用。
兩者相輔相成,相映得彰。
布置在后面的測試設備全程保持穩定運行,并未明顯受到高功率微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