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星城。
在徐川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crhpc環形超強粒子對撞機已經正式完工后,啟動會對外的邀請函也通過crhpc機構正式對外郵寄了出去。
crhpc建造的目的除了探索物理領域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是轉移歐洲的物理學圣地,盡最大可能的拉攏其他國家的物理學家前來華國工作和研究。
那么主動給其他國家的頂尖物理學者和物理機構發送邀請函是必要的禮節。
正如部分網友所說的一樣,作為一個大國,必須考慮當下和長遠,不可偏廢。
民生問題固然要解決,也要考慮長遠,要有合適的比例進行基礎科學研究。
想要能夠不斷發展,有領先世界的能力,修建大型對撞機,就是華國在高能物理領域領先國際的一個難得機遇。
不僅僅是拉攏其他國家物理學者來幫助他們‘打工’,更多的還有培養自己國家的人才的動作。
大型強粒子對撞機雖然是研究高能物理領域的科研設備,但它的修建、維護、技術發展等等方面可不僅僅和物理有關系。
大型強粒子對撞機誕生的科技成果可不僅僅是物理方面。
除此之外,對撞機的各種技術和成果,可以運用在醫學、生物醫學、航空航天、安全、工業4.0、文化遺產、能源技術.等眾多的領域中。
比如光束儀器與系統、超導磁鐵技術、超低溫冷卻技術、超高真空技術、工業控制、磁鐵技術、粒子追蹤和熱量測定輻射防護和監測、射頻與傳感器、超導技術等等等等。
這使成為全球創新和創意的策源地,源源不斷地為各種知識和科技技術的創新應用提供新技術、新思路。
這也是米國選擇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依舊不愿意放手將物理圣地從歐洲轉移到華國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為每年知識轉移機構圍繞著的相關研究和技術應用領域,組織和舉辦各類學術會議、講座、展示等活動,都能帶來極大的影響力,乃至收益。
尤其是那些頂尖技術的擴展和應用,更是重中之重。
在其他國家的物理學家們先手開始收到crhpc機構的邀請函的時候,國內已經有一部分的高校和物理機構的科研小組,已經先一步抵達了crhpc總部。
原本相對冷清桃花嶺總部,這兩天也已經熱鬧起來了。
總部八卦大樓的大廳中,兩名提前抵達過來參加crhpc對撞機內部測試的國內頂尖物理學家正好碰了個照面,互相都有些訝異。
“喲,老高,沒想到這次居然是你親自帶隊過來。”
光鑒可人的瓷磚大廳中,一名穿著長袖白襯衫的王怡芳院士臉上滿是笑意和面前與他年齡差不多的另一位學者打了個招呼。
面前到來的學者,正是北大物理學院院長/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高原寧院士。
兩人同歲,同在共同研究過多年。
15年五夸克組成的重子態、17年雙粲重子這兩個在理論物理學界都重大無比的成果,都是這位高原寧院士帶隊完成的。
聽到了這聲招呼,滿頭黑白發色參半,正往大禮堂走去的高原寧停下了腳步。
當他看到向自己走來的人時,眼眸中閃過一絲驚訝的同時臉上也帶上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