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了一聲,助理快步走了出去,順手帶上了大門。
徐川笑著看向學姐,開口道:“劉總,麻煩你了。”
臉上帶著一點頰紅,劉嘉欣嗔怪的看了他一眼,輕聲的喊道:“小a。”
“我在!”
會議室中,一道清脆甜甜的人工智能聲音響起,與此同時,會議室投放下來的熒幕上,一張旋轉著的銀河圖片跳動了出來。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你自己。”
“好的,小主。”
“大家好,我是小a,一個ai學術智能助手,是一款聰明的智能小助手,主要利用ai大模型技術與科研場景緊密結合,圍繞科學探索、文獻研讀、知識管理與成果創作等重要需求而生成相關的文獻如果在學術資料上有哪些不懂的,可以隨時詢問我哦。”
伴隨著學姐的指令,簡單的介紹在會議室中響起。
徐川認真的聽完了整個自己介紹,很流暢,也很普通。
如果是這方面來看,這款ai學術助手和目前市面上的人工智能ai助手比起來也沒太大的區別。
無論是市面上已經有了手機語音智能助手還是其他類似的產品,做到這一步并不難。
當然,對于一款ai學術智能助手來說,判斷它是否強大并不僅在于語音對話這些方面。
語音對話雖然是基礎,但對于一款學術形的智能助手ai來說,數據分析、文獻綜述、語言翻譯、實驗設計、知識管理.等等這些才是最主要的核心因素。
思索了一下,徐川開口道:“小a,幫我搜集一下有關于強電統一理論相關的論文,并且按照重要性進行一個排序。”
“好的,小主。”
熒幕上,旋轉著的銀河圖片變換著,徐川一邊等待一邊在心里默默的計算了一下時間。
約莫過了半分鐘左右,熒幕上,旋轉著的銀河圖閃爍了一下,緊接著一條條的理論和鏈接開始顯現出來。
排在第一條論文讓徐川有些訝異,不是他的強電統一理論,而是他公開在《數學年刊》上的《楊-米爾斯方程解的存在性與解的證明》論文。
這是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間隙難題的上半部分。
而排在第二位的同樣也是來自《數學年刊》
《對于任意的、緊的單群g,在r4上存在以g為規范群的有質量的量子楊-米爾斯(yang-mills)場,并且有質量間隙>0!》
這是這是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間隙難題的下半部分。
第三位也并非強電統一理論,是戴維·格羅斯、戴維·普利策和弗蘭克·維爾澤克三人的‘強相互作用理論中的漸近自由現象’論文。
一直往下翻,直到到了第九名的位置,他才看到自己的強電統一理論。
在這個排名才看到自己的強電統一理論,徐川自然是有些詫異的。
這個聰明的智能助手,感覺起來似乎并不怎么聰明的樣子?
ps:昨天加班到了深夜,沒來的及更新,抱歉,明天補。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