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因為各方面技術都不成熟。
尤其是碳基晶體管的數量,更是難題中的難題。
眾所周知,現代化的工業芯片,其核心就在于晶體管的數量。
這是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
晶體管越多,其性能就越強,而硅基芯片基本動輒就是以‘億’為單位的晶體管集成的。
以英特爾的10n工藝芯片舉例,其晶體管密度是每平方毫米約1億到1.008億個晶體管。
碳基芯片目前3000晶體管,連硅基芯片零頭的零頭都沒有,可見兩者的差距之大。
而碳基芯片之所以如此難以突破,最核心的難題,便在于如何精確、穩定的排列與控制‘碳納米管陣列’或‘石墨烯’等碳材料,來形成碳基晶體管集成陣列。
這是生產制備碳基芯片中最大的難題,至今都沒有一個優秀的解決辦法。
實驗室中科研人員可以通過成本高昂,生產過程復雜的手段來在芯片上集成碳納米晶體管,但工業化生產不行。
高效、低成本、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是確保碳基芯片能夠商業化的核心因素之一。
這也是徐川這么重視從月面瑤池環形山上發現的天然整齊排序的碳納米管的原因。
因為剖析這種新物質的形成原因,他們或許能夠從中找到一條在碳基芯片上穩定排序碳納米管的方法!
.......
辦公室中,徐川翻閱著星海研究院那邊發過的實驗數據。
約莫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過去,桌上的手機再次震動了起來。
“教授,最近的航班已經準備好了,我現在在八卦樓的樓下等您。”
“好,我現在下去。”
說著,徐川掛斷了電話,將手機塞回了兜里的同時,將筆記本電腦合起來塞進背包中后拎起來朝著外面走去。
樓下,鄭海已經將車開到了大樓門外。
坐上車,正當徐川本以為他們是要直接去黃花機場的時候,車輛卻拐彎來到了crhpc基地的另一側。
“嗯?不是去機場嗎?”
看著在基地中行駛,明顯不是去出口的轎車,徐川好奇的問了一句。
“去的,不過不是開車去,我們坐另一種比較快的交通工具。”鄭海頭也沒回應道,安穩的開著車。
不一會,在基地的一角,透過車窗,徐川看到了一架墨綠色涂裝的直升機正穩穩當當地停在空地上,頂上的螺旋槳正以一種不快不慢的速度旋轉著。
“直升飛機?”
看著眼前的‘交通工具’,徐川愣了一下,看向鄭海。
鄭海撓了撓頭,笑著開口道:“那個,您不是說越快越好嗎?這個比較快.”
徐川:“......”
雖然是他說的越快越好,但也沒必要調遣直升飛機過來吧?
“教授您應該不暈直升飛機吧?”
幫忙從車上拎起了背包,鄭海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