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兩者對于保存下來的環境條件要求都相當的苛刻。
前者實體化石,顧名思義,就是古生物遺體。要保存下來需要特殊的環境。
比如隔絕空氣氧化,阻擋細菌腐蝕,溫度濕度適應等等。
后者是指遺體中的蛋白質、脂肪等保存下來的生物信息。
而絕大部分的化石在漫長的時間過程中,蛋白質脂肪這些早就被分解了。
就像這次在月球南極溶洞中發現的化石樣本,就屬于模鑄化石和部分化學化石。
之所以是部分,是得益于這次在樣本中發現的多孔特殊結構多細胞生命。
這種化石樣本的表層遺留產物,可以通過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熱轉換-同尾數比質儀等設備來進行詳細的檢測和觀測。
如果要進行規劃,是可以劃分到化學化石樣本材料中去的。
不過相對比整體的模鑄化石來說,這些化學化石的數量實在太過于稀少。
從月面科研基地那邊運送過來的部分樣本總計有七塊,而這七塊中,只有兩塊化石樣本才有多孔特殊結構多細胞生命。
而這兩塊中,并不是每一塊都殘留有部分化學結構的。
只有其中的一塊,呈現出集群狀的多孔生命的化石樣本才具有參考價值。
所以對于這些東西,他很是遺憾。
無法知道地外生命與地球生命的不同,對于一名研究生物的學者來說,簡直是再痛苦不過的事情了。
徐川點了點頭,有些好奇的開口道:“說起來,我有點好奇這些東西你們是怎么判斷的?尤其是對樣本中的結構是否真的是生命形成的化石這點。”
“在地球上發現的化石樣本什么的還可以對比,但月球上這是第一次,你們是怎么確定它們是生物化石的?”
話落,他又想起了什么,補了一句:“當然,我不是質疑你們的專業,只是對于鑒別這些東西比較好奇而已。”
戎嘉余院士笑著道:“沒關系的。”
微微頓了頓,他接著道:“其實對于這些月巖樣本上的機構是否真的一定就屬于生物形成的化石我們也不敢打包票。”
“只不過從目前我們觀測到的各種數據和對比來看,它是生命的可能性極高。”
“而這其中,讓我們大膽做出這個推測的,則是我們在極少部分的化學化石樣本中發現的特殊現象而確定的。”
聽到這話,徐川臉上流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追問了一句:“什么現象?”
“共生!”
“共生?”
戎嘉余院士深吸了口氣,臉上帶著興奮的神色,開口說道:“當然,也不一定是共生,可能是寄生,甚至有可能是共同生命體之類的關系。”
“對于它們在活著的時候到底是一個什么關系目前通過少量的化石樣本我們很難判斷。”